[实用新型]一种真空预压下排水板内真空度的监测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1652797.3 | 申请日: | 2018-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8999002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18 |
发明(设计)人: | 俞演名;薛双运;夏军红;宁顺理;宋睿;陈耀;陆知耐;陈晓军;戴文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L21/00 | 分类号: | G01L21/00 |
代理公司: | 浙江杭州金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0 | 代理人: | 刘晓春 |
地址: | 310014***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监测系统 下排水板 真空预压 排水板 真空表 本实用新型 连接管 针头 快接插头 上端 砂垫层 滤管 土体 气管 密封 排水 施工过程 系统结构 真空泵 测量 直观 试验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真空预压下排水板内真空度的监测系统,包括针头,针头的尖端倾斜插入排水板内,针头的末端与气管快接插头相连接,气管快接插头的另一端与真空表连接管相连接,真空表连接管的上端与真空表相连接;排水板设置在密封土体内,密封土体在其顶部设有包裹真空表连接管上端的砂垫层,砂垫层内设有排水滤管,排水滤管的另一端与真空泵相连通。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真空预压下排水板内真空度的监测系统,能够准确地测量某一深度处排水板内的真空度;还可以直观反应现场排水板内真空度随着试验进行的变化情况;此外,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真空预压下排水板内真空度的监测系统的系统结构简单,容易上手,且施工过程中不会造成浪费与环境污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真空预压加固软土地基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真空预压下排水板内真空度的监测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我国沿海地区多采用真空预压法进行地基加固处理,该技术已成为软土地基处理的有效方法之一。随着真空预压加固软土地基过程的进行,会不可避免的出现排水板淤堵的问题,导致排水板附近形成致密土柱,使得排水板之间的土体并未得到有效加固。为深入了解和研究真空预压加固土体的机理,需对不同深度处排水板内真空度进行监测,从而观察并分析真空预压下排水板内真空度随时间和深度的变化情况。
目前,真空预压中仅对膜下真空度进行测量,并没有系统的关于排水板内真空度监测的方法。且现有的排水板的真空度测量方法主要是由孔隙水压力传感器代为测量,但孔隙水压力值与真空度并不是完全相等。同时排水板附近容易产生致密土柱,导致还有一些采用将探头紧绑与排水板测量其真空度的方法所得出的监测结果并不准确且施工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真空预压下排水板内真空度的监测系统。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真空预压下排水板内真空度的监测系统,所述真空预压下排水板内真空度的监测系统包括针头,所述针头的尖端倾斜插入排水板内,所述针头的末端与气管快接插头相连接,所述气管快接插头的另一端与真空表连接管相连接,所述真空表连接管的上端与真空表相连接;所述排水板设置在密封土体内,所述密封土体在其顶部设有与排水板上端接触的砂垫层,所述砂垫层内设有排水滤管,所述排水滤管的另一端与真空泵相连通。
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同时,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或者组合采用以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
作为优选,所述针头的尖端在插入排水板的位置处设有密封针头尖端与排水板之间连接处的泡沫胶。
作为优选,所述排水板在针头和气管快接插头处设有滤布,所述滤布将针头和气管快接插头包裹在其内部且滤布的边缘设有将滤布固定至排水板上的气枪钉。
作为优选,所述排水板自下而上依次设有胶布,所述胶布用于将真空表连接管固定至排水板上。
作为优选,所述砂垫层的顶部铺设有滤膜层。
作为优选,所述真空表连接管为PU管。
作为优选,所述真空泵为真空射流泵。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真空预压下排水板内真空度的监测系统,能够准确地测量某一深度处排水板内的真空度;还可以直观反应现场排水板内真空度随着试验进行的变化情况;此外,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真空预压下排水板内真空度的监测系统的系统结构简单,容易上手,且施工过程中不会造成浪费与环境污染;此外,现有技术中,排水板的真空度测量方法主要是由孔隙水压力传感器代为测量,孔隙水压力传感器是布置在密封土体内,通过测量密封土体内的压力来间接推导排水板内的真空度,根本无法检测排水板内的有效真空度,且孔隙水压力传感器也无法应用至排水板内来检测排水板内的真空度,因此,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监测系统能够更为准确且真实地测量出真空预压条件下排水板内的真空度。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65279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