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铜电解阴极导电棒有效
申请号: | 201821657205.7 | 申请日: | 2018-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90106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1 |
发明(设计)人: | 吴用;吴俊义;李至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门三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5C7/02 | 分类号: | C25C7/02;C25C1/12 |
代理公司: | 杭州九洲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1 | 代理人: | 陈继亮 |
地址: | 317103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不锈钢套 实心铜棒 本实用新型 阴极导电棒 铜电解 降低接触电阻 导电母排 电流效率 过盈配合 使用性能 铣削加工 一段距离 导电棒 无缝隙 阴极板 触点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铜电解阴极导电棒,主要包括不锈钢套、实心铜棒,实心铜棒外包一层不锈钢套,不锈钢套与实心铜棒之间过盈配合紧密结合无缝隙;通过铣削加工不锈钢套将包裹的实心铜棒露出一段距离形成用于与导电母排连接的触点。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是一款降低接触电阻,提高电流效率的导电棒,使阴极板的使用性能大大提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铜冶炼装备技术领域,主要是一种铜电解阴极导电棒。
背景技术
目前,铜电解工艺中采用大极板不锈钢阴极是最先进的技术。不锈钢阴极的的组成由导电棒和不锈钢板组成,不锈钢板的材料牌号相同的情况下,导电棒的结构直接影响到阴极板的导电性能。
现有导电棒结构在触点位置设计时采用圆弧面形式,导电棒与母线排连接时呈点接触,一方面由于接触面积小导致接触电阻偏高,其次点接触的阴极板在电解循环液的作用下容易产生晃动或倾转,造成阴极板电流密度分布不均匀;其次现有导电棒结构尺寸无法满足大电流生产需求,因此研发一种载流量大接触电阻底且能较好的保持阴极板悬挂后垂直状态的阴极板非常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铜电解阴极导电棒,使阴极板的使用性能提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完成的。这种铜电解阴极导电棒,主要包括不锈钢套、实心铜棒,实心铜棒外包一层不锈钢套,不锈钢套与实心铜棒之间过盈配合紧密结合无缝隙;通过铣削加工不锈钢套将包裹的实心铜棒露出一段距离形成用于与导电母排连接的触点。
所述实心铜棒截面为矩形结构。
所述的实心铜棒的铜含量必须达到T2要求,所述实心铜棒截面四个角的圆弧角半径应小于0.5mm。
所述实心铜棒的截面宽度必须在24mm-30mm之间,截面高度必须在34mm-44mm之间。
所述不锈钢套的壁厚必须在3mm-4mm之间。
所述触点的位于实心铜棒两端宽度方向的同一侧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实心铜棒截面为矩形,底部接触面大,是一款降低接触电阻,提高电流效率的导电棒,使阴极板的使用性能大大提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的介绍:
如图1-3所示,这种铜电解阴极导电棒,主要包括不锈钢套1、实心铜棒2,实心铜棒2外包一层不锈钢套1,不锈钢套1与实心铜棒2之间过盈配合紧密连接;通过铣削加工不锈钢套1将包裹的实心铜棒2露出一段距离形成用于与导电母排连接的触点6。
所述不锈钢套1由耐腐蚀性能良好的不锈钢材质制成;实心铜棒2构成导电层,实心铜棒2截面为矩形结构,底部接触面大,降低接触电阻,提高电流效率。
所述实心铜棒2截面四个角的圆弧角5半径应小于0.5mm,以保证导电棒与导电母排接触的面最大化,以降低接触电阻;同时采用面接触后可是阴极板悬挂在电解槽内时能够使阴极板保持静止,提升了阴极板的垂直性能,使电流分布更加均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门三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三门三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65720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