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铁塔地线支架端头连接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1659608.5 | 申请日: | 2018-10-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875392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6 |
发明(设计)人: | 王勇;杨立;代志强;黎智;时云洪;赵健;张鹏;杨昌富;张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建集团贵州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G7/22 | 分类号: | H02G7/22;H02G7/00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52100 | 代理人: | 商小川 |
地址: | 550000 贵州省贵阳***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主材 节点板 上平面 下平面 连接板件 连接结构 铁塔地线 支架端头 两肢 理论计算模型 本实用新型 中心线交点 单面连接 连接方便 双面连接 侧面 传统的 传力 底面 顶面 角钢 铁塔 相交 相符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铁塔地线支架端头连接结构,包括连接板件、上平面节点板和下平面节点板;所述上平面主材和下平面主材为角钢,其中所述上平面主材的的两肢分别连接到上平面节点板的底面和下面节点板的内侧面,所述下平面主材的两肢分别连接到下平面节点板的顶面和连接板件的内侧面;所述上平面节点板和下平面节点板的位置适于使上平面主材和下平面主材的中心线相交于设计端点处,该设计端点位于连接板件内;本装置具有结构简单,连接方便可靠,并能保证上平面主材与下平面主材的中心线交点与理论计算模型相符,变传统的单面连接为双面连接,提高结构传力的可靠性,并能降低铁塔重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铁塔地线支架端头连接结构,属于铁塔连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参考图1、图2和图3,现有的铁塔地线支架通常由上下平面主材1、2及交叉斜材3组成,上下平面主材2在端部的连接点通常为一块节点板4。由于构造上的原因,通常是将上平面主材1在超过上下主材准线交点一定距离后截断,而将下平面主材2在不到准线交点处截断,否则上下平面主材2就会发生碰撞。这种情况下,上平面主材1端部到准线交点的距离称为“正端距”,下平面主材2端部到准线交点的距离称为“负端距”。由于“负端距”的存在,下平面交叉斜材3与主材的交点也不在上下主材的准线交点上。这样,铁塔地线支架结构在构造上就会与理论计算模型产生较大的差异,从而导致地线支架上下平面对纵向荷载的分配传递比例与理论计算不符,最终使得地线支架结构的可靠性降低,影响输电线路的安全运行。目前很多工程师意识到这个问题,采用地线支架上下平面同时传力与上平面单独传力两种情况进行包络设计。但这种设计方法采用极端方式来包络,会造成不必要的材料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铁塔地线支架端头连接结构,具有结构简单,连接方便可靠,节省材料成本,并能保证铁塔地线支架在构造上一理论计算模型相符,提高结构的可靠性等优点,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铁塔地线支架端头连接结构,包括上平面主材和下平面主材,上平面主材和下平面主材在铁塔两侧端部通过连接板件连接,所述连接板件的连接端面具有向侧面延伸的上平面节点板和下平面节点板;所述上平面主材和下平面主材为角钢,其中所述上平面主材的第一板面连接在上平面节点板底面,而第二板面连接在连接板件的连接端面上,所述下平面主材的第一板面连接在下平面节点板的上端面,而第二板面连接在连接板件的连接端面上;所述上平面节点板和下平面节点板的位置适于使上平面主材和下平面主材的中心线相交于设计端点处,该设计端点位于连接板件内。
所述上平面节点板设置在连接板件的上部边缘处,所述下平面节点板设置在连接板件的下部边缘处,在上平面节点板和下平面节点板两端分别形成有大端口和小端口,其中大端口用于安装上平面主材和下平面主材,小端口位于设计端点的外侧。
所述上平面主材的第一板面通过焊接或螺栓连接在上平面节点板底面,而第二板面通过螺栓连接在连接板件的连接端面上。
所述下平面主材的第一板面通过焊接或螺栓连接在下平面节点板的上端面,而第二板面通过螺栓连接在连接板件的连接端面上。
所述上平面节点板和下平面节点板垂直焊接在连接板件上。
所述上平面节点板、下平面节点板和连接板件一体成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一方面可以保证上下平面交叉斜材与主材最端部的连接点处于上下主材的准线交点位置,从而保证地线支架实际构造与理论计算模型相符,满足受力要求。另一方面,由于上下平面主材(角钢)的两个肢均可与上述连接结构相连,与目前的单面连接相比,本实用新型大幅提高了节点传力的可靠性,在同等条件下可减小主材的选材规格,减轻塔材重量。
附图说明
图1为铁塔地线支架端头的主视图;
图2为铁塔地线支架端头的俯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建集团贵州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建集团贵州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65960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动夹紧式楔形耐张线夹
- 下一篇:一种电缆护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