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动车电机补焊防变形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663261.1 | 申请日: | 2018-10-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8913396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31 |
发明(设计)人: | 李儒彬;王兴强;刘玮;袁艳艳;费燕红;曹蒙;方海安;邹恒财;李贤臣;汤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车株洲电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31/00 | 分类号: | B23K31/00 |
代理公司: | 株洲湘知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32 | 代理人: | 吴志勇 |
地址: | 412001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底板 补焊 电机 动车 悬挂 本实用新型 防变形装置 可移动 螺纹孔 节箍 通孔 螺栓 长度可调 顶板安装 焊接缺陷 螺栓安装 焊缝 安装槽 悬挂端 转向架 底端 焊接 配合 变形 穿过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动车电机补焊防变形装置,包括顶板、底板、长度可调的可移动节箍,顶板和底板分别连接在可移动节箍的顶端和底端;顶板安装在上悬挂的安装槽内;底板上设有两个可供螺栓穿过的通孔,两个通孔与下悬挂端面的两个螺纹孔相配合,底板通过螺栓安装在下悬挂的两个螺纹孔内。采用本实用新型,在动车电机焊缝出现焊接缺陷需要补焊时,能防止焊接后可能导致的工件变形,从而避免由于补焊可能导致电机的上悬挂、下悬挂与转向架配合尺寸不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动车电机用焊接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焊接过程中熔池具有较高的温度,在熔池冷却前熔融金属及周边母材具有一定的塑性变形能力,但是熔池逐渐冷却时,由于热胀冷缩,焊缝及周边母材具有收缩的趋势,导致焊接后的金属工件具有一定的变形,因此需采用防变形装置进行辅助作业。
现有技术中,申请号为CN201711225886.X的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用于防止钛合金补焊时变形的专用工装,专用工装为高热导率金属制的实心工装,其特征在于,专用工装的侧壁包括第一侧壁面、第二侧壁面、第三侧壁面、第四侧壁面、第五侧壁面和第六侧壁面构成;专用工装的上表面为曲面结构;专用工装的下表面为平面结构。申请号为CN201310633548.5的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刮板输送机中刮板槽补焊的防变形装置,包括内调节筒,内调节筒带有内螺纹,在内调节筒的两端插入带有外螺纹的支撑杆,在支撑杆的外端固定有卡槽块,使用时,通过调节内调节筒两端的支撑杆的长度,将两端的卡槽块卡入刮板槽的挡板内,对刮板槽焊接小。以上现有技术均不能解决动车电机焊缝出现焊接缺陷需要补焊时可能导致变形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动车电机补焊防变形装置,其能解决动车电机焊缝出现焊接缺陷需要补焊时可能导致变形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动车电机补焊防变形装置,动车电机包括机座、连接在机座上部的上悬挂和连接在机座下部的下悬挂,动车电机补焊防变形装置包括顶板、底板、长度可调的可移动节箍,顶板和底板分别连接在可移动节箍的顶端和底端;顶板连接上悬挂,底板连接下悬挂。
上悬挂下面设有安装槽,下悬挂端面设有两个螺纹孔;顶板为长方体结构,顶板安装在上悬挂的安装槽内;底板上设有两个可供螺栓穿过的通孔,两个通孔与下悬挂端面的两个螺纹孔相配合,底板通过螺栓安装在下悬挂的两个螺纹孔内。
底板上的两个通孔,其中一个为圆形孔,另一个为腰形孔。
可移动节箍有二个,二个可移动节箍并排设置且二个可移动节箍之间保持有距离。
可移动节箍包括上节箍、中节箍、下节箍;上节箍的上端连接顶板;中节箍的上部插入在上节箍下部中间且中节箍能自由转动,中节箍中间部分为棱柱状结构,中节箍下部与下节箍上部螺纹连接,且转动中节箍时能使可移动节箍上下伸长或缩短。
上节箍下部中间设有一个与中节箍上部相配合的圆柱形光孔,光孔直径大于中节箍上部外径,中节箍上部插入在上节箍下部的光孔中;中节箍中间部分为六棱柱状;下节箍上部设有内螺纹孔,中节箍下部设有与该内螺纹孔相匹配的外螺纹,转动中节箍时能带动顶板向上移动。
底板包括底杆、左安装块和右安装块;左安装块和右安装块分别连接在底杆左端和右端。
本实用新型针对动车电机结构,在动车电机焊缝出现焊接缺陷需要补焊时,能防止焊接后可能导致的工件变形。焊接前采用动车电机补焊防变形装置施加反方向力,在焊接熔化时,在反方向力的作用下,会产生反方向的微变形;在焊接完冷却时,焊缝及周边区域具有收缩的趋势,施加外力条件下的反方向变形会抵消焊接收缩变形,最终降低或消除焊接变形,从而避免由于补焊可能导致电机的上悬挂、下悬挂与转向架配合尺寸不足。
附图说明
图1是焊接后的工件在不同条件下变形情况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车株洲电机有限公司,未经中车株洲电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66326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机器人自动气刨焊接钢圈工作站
- 下一篇:一种校火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