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淬火液循环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667225.2 | 申请日: | 2018-10-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886961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17 |
发明(设计)人: | 郑深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骅山刀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D1/64 | 分类号: | C21D1/64;C21D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张春水;唐京桥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隔板 淬火液 溶液槽 循环装置 回流孔 主箱体 本实用新型 淬火介质 淬火效果 回流组件 韧性要求 循环流动 不均匀 回流槽 钢带 温差 冷却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淬火液循环装置,包括主箱体和回流组件;主箱体内设有第一隔板、第二隔板、第三隔板和第四隔板;第一隔板、第二隔板、第三隔板和第四隔板形成溶液槽,和一围绕溶液槽设置的回流槽;第二隔板板上开设有回流孔A,第四隔板上开设有回流孔B;通过循环流动的方式,使得溶液槽内各位置的温差一致,避免了因淬火介质冷却不均匀而导致使钢带不能完全达到理想的硬度和韧性要求的情况;同时也使得淬火液更加均匀,从而提高了淬火效果,降低了热能的损耗。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淬火液循环装置。
背景技术
在传统钢带热处理工艺中,淬火介质的恒温冷却都是依靠风冷、水冷、充氮气等方法。传统工艺中锅槽内淬火介质的温差有时达到100多度,而在钢带切入淬火介质点的温差通常在30度左右,从而使钢带首尾冷却不均匀,致使钢带不能完全达到理想的硬度和韧性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淬火液循环装置,来解决以上问题。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淬火液循环装置,包括主箱体,和提供回流动力的回流组件;
所述主箱体内设有第一隔板、第二隔板、第三隔板和第四隔板;所述第一隔板、第二隔板、第三隔板和第四隔板依次首尾相连,在所述主箱体内形成一顶部开口的溶液槽,和一围绕溶液槽设置的回流槽;所述回流组件设于回流槽上;
所述第二隔板板上开设有若干个连通溶液槽与回流槽的回流孔A,所述第四隔板上开设有若干个连通溶液槽与回流槽的回流孔B;
淬火液从溶液槽内通过回流孔A流出,经回流槽回流后通过回流孔B再次进入溶液槽内;或者,淬火液从溶液槽内通过回流孔B流出,经回流槽回流后通过回流孔A再次进入溶液槽内。
可选的,还包括回流组件,所述回流组件包括回流驱动件、主动同步轮、同步带、从动同步轮、连接轴和回流浆,所述回流浆位于回流槽内;
所述回流驱动件驱动连接主动同步轮,所述同步带的一端套设于主动同步轮上,所述同步带的另一端套设于从动同步轮上,所述从动同步轮与连接轴固定连接,所述连接轴远离从动同步轮的一端伸入回流槽内与回流浆固定连接。
可选的,所述回流驱动件为电机。
可选的,所述回流槽包括回流前段、两回流中段和回流后段;所述回流前段和回流后段上方分别设置有一回流冷却管;所述溶液槽内还设有主冷却管。
可选的,所述第一隔板、第二隔板、第三隔板和第四隔板的高度均低于主箱体的箱壁的高度;
各所述回流中段上方分别设置有一对应的回流盖板;所述回流冷却管和回流盖板将回流槽的顶面遮盖,以使回流槽的流动为暗槽式流动。
可选的,所述第二隔板和第四隔板为向外倾斜设置,使得溶液槽的横截面形成开口大于底部的梯形。
可选的,所述第一隔板在其中部设有一与回流浆对应的圆弧段A,所述第三隔板在其中部设有一与回流浆对应的圆弧段B。
可选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主箱体上方且位于物料入口端的入料辊,位于所述溶液槽内的全浸辊,和设置于所述主箱体上方且位于物料出口端的出料辊。
可选的,所述入料辊、全浸辊和出料辊上均设置有沿轴向间隔排列的若干个挡圈。
可选的,所述主箱体底部设有一辅助冷却通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骅山刀模有限公司,未经东莞骅山刀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66722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捷加热箱
- 下一篇:一种厚壁焊接钢管残余应力消减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