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入河排污口过滤降污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669343.7 | 申请日: | 2018-10-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922677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9 |
发明(设计)人: | 王朝晖;施蓓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19 | 代理人: | 王华英 |
地址: | 200434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过滤墙 过滤池 排污口 河岸 本实用新型 降污装置 排污管 过滤 吸附有害物质 河道水体 人工操作 污水过滤 支撑固定 位置处 无能耗 运行时 支撑桩 降污 围合 多样性 河道 净化 排放 出口 维护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入河排污口过滤降污装置,包括设于河岸排污口处围合设置的过滤墙和过滤池,河岸在与排污管相应的位置处还设有过滤墙,所述过滤墙与河岸围成过滤池,所述过滤墙通过若干支撑桩支撑固定,所述排污管的出口位于过滤池的范围内。本实用新型维护更换方便、成本较低,同时,运行时无能耗产生、无须人工操作,不但可以对排放的污水过滤降污、吸附有害物质,而且能长期净化河道水体,又能保持河道生物的多样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利工程技术,特别涉及一种入河排污口过滤降污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城郊河道和部分市区河道,还有相当一部分暂时或今后较长时间内无法截污,排污管不得不直接排放于河道。例如,直排河道的企业温排水排放口、工业企业其他废污水排放口、雨污合流排放口、市政泵站直排口等,这些排放规律为间断排放,污水类型均为混合废污水。当这些排污口直接排放于河道,由于河道无法消纳这些污水,使河道水体变黑变臭,影响河道的水体环境。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入河排污口过滤降污装置,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入河排污口过滤降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河岸排污管相应的位置处设有过滤墙围合,所述过滤墙与河岸围成过滤池,所述过滤墙通过若干支撑桩支撑固定,所述排污管的出口位于过滤池的内部。
可选的,所述过滤池的池底铺设有用于保护池底土层的护底层,并且所述过滤池的池底两侧设有斜坡。
可选的,所述护底层为鹅卵石层,所述鹅卵石的颗粒直径大于或等于200mm。
可选的,所述护底层的上表面铺设有一层用于收集淤泥的集淤装置,所述集淤装置上还设有便于收起集淤装置的悬浮装置。
可选的,所述集淤装置为采用透水土工布制成的集淤袋。
可选的,所述悬浮装置包括若干吊绳、吊环以及浮球,若干所述吊绳的一端分别固定在集淤袋的边沿,吊绳的另一端均与吊环固定,所述吊环的顶部通过连接件与浮球连接。
可选的,所述吊绳与集淤袋固定的位置沿集淤袋的边沿均匀分布。
可选的,所述过滤墙包括第一竹筏网、滤袋以及第二竹筏网,所述第一竹筏网设于过滤池的内侧,第二竹筏网设于过滤池的外侧,滤袋设于第一竹筏网与第二竹筏网之间,所述第一竹筏网的网目大于第二竹筏网的网目,所述滤袋内装填有滤料。
可选的,所述过滤墙的两侧设有网格构架,网格构架与所述支撑桩固定。
可选的,所述网格构架的底部通过浇筑的地基固定在河道的河床上,网格构架的顶部卡接有若干用于行走的垫板。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在通过排污管排放污水时,污水能够汇集到过滤池中,在过滤池中通过过滤墙对污水进行过滤吸附处理后,再渗入到河道中,从而实现对污水的过滤,本实用新型维护更换方便、成本较低,同时,运行时无能耗产生、无须人工操作,不但可以对排放的污水过滤降污、吸附有害物质,长期净化河道水体,而且能保持河道生物的多样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平面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立面示意图;
图4是过滤墙剖面(A-A)示意图;
图5是集淤装置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66934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景观多元农村污水处理系统
- 下一篇:一种用于农业面源污染的原位减排处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