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测定负载型催化剂载体吸水率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671238.7 | 申请日: | 2018-10-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91321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19 |
发明(设计)人: | 李治宇;李永军;张玉春;王芳;刘静;田纯焱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15/08 | 分类号: | G01N15/08 |
代理公司: | 乌鲁木齐恒智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5102 | 代理人: | 李靖 |
地址: | 255049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装样器 排气装置 管路连通 排气管 注水器 阀门 内腔 负载型催化剂 本实用新型 吸水率 载样 含水率测定 饱和状态 客观条件 密闭腔体 气体通过 吸水饱和 样品载体 排出 感官 判定 注水 抽取 样板 | ||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测定负载型催化剂载体吸水率的装置,包括装样器、排气装置和注水器,装样器为密闭腔体,装样器内腔设有载样架,载样架能够作为样品载体,且能够呈现样品的吸水饱和状态,排气装置与装样器内腔之间通过管路连通,装样器与排气装置之间设有阀门A,排气装置与阀门A之间的管路上还设有排气管,排气管与排气装置与阀门A之间的管路连通,排气装置能够抽取装样器内的气体,并将装样器内的气体通过排气管排出,注水器与装样器的内腔之间也通过管路连通,所述注水器能够向载样板注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能够通过客观条件下判断载体完全达到饱和状态,而普通的含水率测定只能感官判定,不能精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生物质能源利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测定负载型催化剂载体吸水率的装置。
背景技术
在化学工业和石油加工等过程工业中,90%以上的工业是借助催化技术开发的。由于石油资源的日益枯竭,化石能源的开发利用,又造成了环境的日益恶化,近年来世界多国政府和学术界热切关注清洁能源、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
生物质能是一种绿色、可再生的新能源,其利用方式无论是热化学技术、液化转化、气化转化、或者生化转化都要借助催化技术,所以新能源的开发利用要大力借助催化技术的开发。
目前生物质热解得到的液体可以在催化作用下得到生物质液体燃料,而普遍使用的是有复合双载体的催化剂、负载双功能金属的复合催化剂,而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负载型催化剂的重要方法,载体如何能完全均匀的负载上活性组分至关重要,而如何得到配置多少等体积的溶液将是决定负载成功的关键,而体积的获得是通过载体吸水率来进行计算的,针对在进行载体吸水率测定过程中没有一个统一的装置和方法,且操作过程受到外界、设备、系统误差、操作不方便等因素的影响,因此设计了一款简单、准确、真空条件下测定(粉末状、颗粒状)载体吸水率的装置。能够通过客观条件下判断载体完全达到饱和状态(看到支架出现第一次水滴,即可停止喷水),而普通的含水率测定只能感官判定,不能精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能够通过客观条件下判断载体完全达到饱和状态(看到支架出现第一次水滴,即可停止喷水),而普通的含水率测定只能感官判定,不能精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测定负载型催化剂载体吸水率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装样器(1)、排气装置(7)和注水器(11),所述装样器(1)为密闭腔体,所述装样器(1)内腔设有载样架,所述载样架至少包含载样板(16),所述载样板(16)为上下两层相互贴合的双层板,即包含设于上层的网眼板(16-1)和位于网眼板(16-1)下的纱布层(16-2),所述排气装置(7)与装样器(1)内腔之间通过管路连通,所述装样器(1)与排气装置(7)之间设有阀门A(5),所述排气装置(7)与阀门A(5)之间的管路上还设有排气管(18),所述排气管(18)与排气装置(7)与阀门A(5)之间的管路连通,所述排气管(18)上设有阀门B(3),所述排气装置(7)能够抽取装样器(1)内的气体,并通过控制阀门A(5)和阀门B(3)的开合将装样器(1)内的气体通过排气管(18)排出,所述注水器(11)与装样器(1)的内腔之间也通过管路连通,所述注水器(11)与装样器(1)的管路上设有阀门C(4),所述注水器(11)能够向载样板(16)注水。
进一步的,所述注水器(11)为带有刻度的液体注射器。
再进一步的,所述注水器(11)与装样器(1)之间的连通管路深入装样器(1)内腔的一端端部设有分流板(14),所述分流板(14)为板状体,且分流板(14)上设有若干分流孔(14-1)。
再进一步的,所述排气装置(7)、注水器(11)和装样器(1)内腔之间通过三通管连通。
装置工作原理:
①、将质量为的载体放在装样器里里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理工大学,未经山东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67123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