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降噪防尘罩有效
申请号: | 201821671798.2 | 申请日: | 2018-10-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9175685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30 |
发明(设计)人: | 许瑞斌;陈秋桑;柯晓菲;李筱静;刘秋英;张蕊;陈冠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泉州信息工程学院 |
主分类号: | B25D17/14 | 分类号: | B25D17/14;B25D17/11 |
代理公司: | 泉州市潭思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21 | 代理人: | 程昭春 |
地址: | 362000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罩体 尘屑 腔体 冲击电钻 降噪防尘罩 容纳 本实用新型 卡箍连接 腔体平面 一端连接 罩体内壁 最大外缘 罩体处 掉落 弹簧 卡箍 投影 近似 体内 阻挡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降噪防尘罩,包括通过卡箍连接在冲击电钻端部的罩体;所述的罩体内壁上设置有弹簧;还包括一端连接在罩体上的、另一端定位在冲击电钻和卡箍之间的、用于容纳尘屑的腔体;所述的腔体平面投影后的最大外缘尺寸A大于腔体与罩体连接处的外径尺寸B;不但能够收集、容纳更多的尘屑,而且腔体相比罩体的体积较大,形成近似“T”形结构,当尘屑进入到腔体内时,腔体与罩体连接处能够形成阻挡,有防止尘屑由罩体处掉落的作用,使得冲击电钻能够连续的钻更多的孔,操作更加方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尘罩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降噪防尘罩。
背景技术
冲击电钻是在建筑与装修业广泛使用的钻孔工具;冲击电钻使用时,存在以下两方面的问题:第一,打孔的地方都要产生大量尘屑,尤其对砖、水泥、灰墙和硬木等材料钻孔时,所产生的尘屑更多,这些尘屑给现场施工人员及周围人的身体造成伤害,尤其在向上钻孔时,尘屑还会进入到操作者的双眼,既影响健康,又影响施工进度;第二,冲击电钻工作时会产生很大的噪音,严重影响周围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0520036771.2,专利主题名称为冲击电钻的降噪防尘罩的现有技术,解决了以上技术问题,但是,在实际使用时,由于罩体为近似倒梯形结构,当尘屑进入到罩体中时,能够收集的尘屑量有限,同时开口部位较大,使得操作人员,必须在钻孔后,始终保持开口部位向上,否则尘屑就会洒出,而且一次只能钻较少的孔,就需要将尘屑倒出,操作并不是很方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用于冲击电钻降噪的、阻挡灰尘的、并且有收集尘屑功能的防尘罩,解决了以上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的技术要求,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降噪防尘罩,包括通过卡箍连接在冲击电钻端部的罩体;所述的罩体内壁上设置有弹簧;其特征是:还包括一端连接在罩体上的、另一端定位在冲击电钻和卡箍之间的、用于容纳尘屑的腔体;所述的腔体平面投影后的最大外缘尺寸A大于腔体与罩体连接处的外径尺寸B。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罩体的侧壁为、由若干个断面为三角形折边的结构、由上往下连续排布而成。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罩体平面投影后、由上往下外径逐渐变大、形成梯形结构。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弹簧的侧面平面投影后形成梯形结构。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腔体为灯笼状结构,与罩体一体成型。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腔体与冲击电钻连接处的内径尺寸C大于弹簧上的最大外径尺寸D。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腔体上还连接有袋体。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一种降噪防尘罩,与传统结构相比:设置有腔体,不但能够收集、容纳更多的尘屑,而且腔体相比罩体的体积较大,形成近似“T”形结构,当尘屑进入到腔体内时,腔体与罩体连接处能够形成阻挡,有防止尘屑由罩体处掉落的作用,使得冲击电钻能够连续的钻更多的孔,操作更加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的E部分局部放大视图;
图中数字所表示的相应名称:1.卡箍、2.冲击电钻、3.罩体、4.弹簧、5.腔体、6.袋体、301.三角形折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描述;
在图1、图2中:第一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泉州信息工程学院,未经泉州信息工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67179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于定位的螺钉助钉器
- 下一篇:一种内部设有伸缩钳头的多功能卫浴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