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隧道排水总成有效
申请号: | 201821673829.8 | 申请日: | 2018-10-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89506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07 |
发明(设计)人: | 吴林龙;肖航;汤萌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 |
主分类号: | E21F16/02 | 分类号: | E21F16/02 |
代理公司: | 成都睿道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7 | 代理人: | 薛波 |
地址: | 610097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圆弧管 集水 半圆管 泄水 横截面弧度 开口朝上 减小 盲管 渗水 开口 模筑混凝土层 隧道 排水总成 依次连通 集水井 总成本 导水 环向 连通 水管 排水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隧道排水总成,其中的环向盲管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集水段、第二集水段和泄水段,第一集水段分布于模筑混凝土层顶部,泄水段与边侧集水井连通。第一集水段包括半圆管,半圆管的横截面弧度为R1,R1不小于3/4π且不大于π,半圆管的开口朝上。第二集水段包括圆弧管,圆弧管的横截面弧度为R2,R2不小于5/4π且不大于3/2π,圆弧管的开口朝上。泄水段设置为水管。半圆管的开口则更大,更有利于渗水的收集;圆弧管收集渗水的作用减小,而需将环形盲管内收集的水引导至泄水段,因此将圆弧管的开口减小,增强了其导水作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隧道工程的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隧道排水总成。
背景技术
隧道排水是指为了保证隧道建筑不致因渗漏水造成病害,危及行车安全,腐蚀洞内设备,降低结构使用寿命而采取的防水及排水措施。是一项涉及地形、气候、工程地层和水文地质、结构方案、施工方法和材料性质等因素的综合性工作;基本要求应以预防为主。
现有的隧道排水工程中,处于隧道模筑混凝土层外侧的环向盲管为不可见水管,其起到收集渗水的作用,需要对齐进行优化设计。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上述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隧道排水总成,起针对环向盲管的防堵性能进行设计,提高了环向盲管的防堵性能,从而提升了本隧道排水总成的排水性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隧道排水总成,包括边侧集水井和环向盲管。边侧集水井配置于隧道内道路两侧。环向盲管配置于隧道的模筑混凝土层外侧。环向盲管由模筑混凝土层顶部延伸至边侧集水井内,环向盲管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集水段、第二集水段和泄水段,第一集水段分布于模筑混凝土层顶部,泄水段与边侧集水井连通。
第一集水段包括半圆管,半圆管的横截面弧度为R1,R1不小于3/4π且不大于π,半圆管的开口朝上。第二集水段包括圆弧管,圆弧管的横截面弧度为R2,R2不小于5/4π且不大于3/2π,圆弧管的开口朝上。泄水段设置为水管。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第一集水段包括第一网板,第一网板用以防止泥土随流水进入半圆管,第一网板固定连接于半圆管的开口表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第二集水段包括第二网板,第二网板用以防止泥土随流水进入圆弧管,第二网板固定连接于圆弧管的开口表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第一网板与半圆管之间配置有第一过滤海绵,第一过滤海绵用以防止泥沙随水流进入半圆管,第一过滤海绵与半圆管内壁之间形成第一集水道。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第二网板与圆弧管之间配置有第二过滤海绵,第二过滤海绵用以防止泥沙随水流进入半圆管,第二过滤海绵与圆弧管内壁之间形成第二集水道,第一集水道、第二集水道、泄水段依次导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第一集水段、第二集水段和泄水段依次通过水管接头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边侧集水井顶部设有格栅盖,边侧集水井顶部设置有支撑格栅盖的环形支撑,边侧集水井内壁覆有防水层,边侧集水井内设置有滤筒,边侧集水井内固定连接有用以支撑滤筒的支撑块,泄水段的出水端设置于滤筒上方。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本隧道排水总成还包括中央水槽,边侧集水井底部配置有横向水管,用以将边侧集水井内的集水输送至中央水槽。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未经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67382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矿用无线排渣放水装置
- 下一篇:一种煤矿抽出式通风防爆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