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只借助供水管网压力的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674671.6 | 申请日: | 2018-10-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90609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05 |
发明(设计)人: | 李攀;徐美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行恒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F3/04 | 分类号: | B01F3/04 |
代理公司: | 上海伯瑞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7 | 代理人: | 王一琦 |
地址: | 200000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中空腔体 供水管网压力 阀门 水中 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 本实用新型 排水管 流速增加 出水管 导气管 进气管 释放器 中空腔 海蛇 微纳米气泡 机构连接 进水管路 气泡形式 溶解气体 向上延伸 运动过程 静压力 体内部 伸入 破碎 体内 释放 引入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只借助供水管网压力的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包括中空腔体;进水管路伸入中空腔体内部,末端与流速增加机构连接,流速增加机构与导气管连接,导气管向上延伸至接近中空腔体内顶面的部位;中空腔体顶部设有进气管,进气管上设置第一阀门;中空腔体底部与出水管连接,出水管上依次设有第四阀门和释放器;释放器是利用水流静压力的变化来实现水中溶解气体以气泡形式向水中释放的装置;中空腔体底部海蛇有排水管,排水管上设置第二阀门。本实用新型只需要借助供水管网压力即可实现微纳米气泡的发生过程,结构简单;仅利用极少的阻力将气体引入水中,并利用气泡自身运动过程在气泡再进行破碎,提高能量的利用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只借助供水管网压力的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
背景技术
微米气泡的浮选能力和深层清洁能力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但在某些领域,尤其是民用领域的发展仍然比较缓慢,其主要的原因就在于传统的微米气泡发生装置需要空压机、水泵、大型溶气罐等装置或气液混合泵、稳定罐等装置,体积庞大、噪音高、价格昂贵。
直接安装在市政管网上,利用市政管网压力来产生数量可观的微纳米气泡将极大促进微气泡技术在民用领域的应用,申请号为CN104528859A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无动力微气泡水装置,提供了上述产品的解决方案:利用自来水的自身压力和与喷口相适配的凹槽,使进入凹槽内的水流获得较高的紊乱度,使气、液相界面一侧液膜厚度变小,传质系数增大,气、液相界面总面积也增大,从而提高溶气效率的办法虽然不失为一种解决方案,但整个系统对于进水流量要求高,一旦射向凹槽的水流量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如管网水压较低时,水流与凹槽的碰撞激烈度将大大下降;同时,整个装置中气体的破碎完全依赖水流对凹槽冲击过程,能量利用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只借助供水管网压力的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只需要借助供水管网压力即可实现微纳米气泡的发生过程,结构简单,同时仅利用极少的阻力将气体引入水中,并利用气泡自身运动过程在气泡再进行破碎,提高能量的利用率,非常适合家庭或企事业单位使用,也可以配合管道增压设备一同使用。
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只借助供水管网压力的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包括中空腔体;进水管路伸入中空腔体内部,末端与流速增加机构连接,流速增加机构与导气管1连接,导气管1向上延伸至接近中空腔体内顶面的部位;中空腔体顶部设有进气管,进气管上设置第一阀门V1;中空腔体底部与出水管连接,出水管上依次设有第四阀门V4和释放器5;释放器5是利用水流静压力的变化来实现水中溶解气体以气泡形式向水中释放的装置;中空腔体底部海蛇有排水管,排水管上设置第二阀门V2。
进一步的,进水管路上设有第三阀门V3。
进一步的,所述流速增加机构是文丘里管3或截流孔。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第二、第三、第四阀门均为电磁阀,各所述电磁阀均由控制系统集中控制。
更进一步的,进水时,待所述中空腔体内部的压力与进水管路水压平衡后再开启所述第四阀门V4。
进一步的,中空腔体内设有导流结构,以提高水流在中空腔体的停留均匀性,防止进水和出水形成短流。
更进一步的,中空腔体内设置填料、折板结构。
进一步的,进水管路上设有增压设备。
进一步的,进水管路内径为8mm,流量在8-10L/min,流速增加机构截流部位内径为7mm;第四阀门V4打开时,中空腔体内液面距离流速增加机构竖直距离小于20c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只需要借助供水管网压力即可实现微纳米气泡的发生过程,结构简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行恒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行恒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67467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
- 下一篇:工业应用级快速溶解气体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