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水利工程用可控制急流槽有效
申请号: | 201821677832.7 | 申请日: | 2018-10-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89810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14 |
发明(设计)人: | 李庆兴;吴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庆兴 |
主分类号: | E01C11/22 | 分类号: | E01C11/22;E03F3/04 |
代理公司: | 西安汇智创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61247 | 代理人: | 张亚玲 |
地址: | 257400 山东省东营市广***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限流板 急流槽 可控制 侧壁 水利工程 固定板 嵌入 本实用新型 上下两端 速度减缓 压力分散 左右两侧 半弧形 钢筋板 缓冲层 承压 急流 穿插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利工程用可控制急流槽,包括急流槽主体,急流槽主体的左右两侧固定有急流槽侧壁,且急流槽侧壁的内部上下两端固定有固定板,固定板的内部嵌入有缓冲层和钢筋板,该种水利工程用可控制急流槽,设置了左限流板与右限流板,左限流板与右限流板呈“穿插”格式嵌入在急流槽侧壁的内部,且左限流板与右限流板呈“半弧”状,通过半弧形的左限流板与右限流板,在水流从上往下引导时,能够将水流的压力分散由整个曲面进行承受,提高了左限流板与右限流板的承压能力,同时也将水流速度减缓,达到控制急流的目的,提高了耐久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急流槽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水利工程用可控制急流槽。
背景技术
急流槽通常上接道路路面的边沟或直接作为路面汇水的排出口,也可快速导出路堑边坡上的残留积水,可预防因积水浸泡边坡导致的边坡垮塌、滑坡和泥石流等病害。
现有的一种水利工程用可控制急流槽,不能有效减缓控制水流的速度,无法灵活的拆卸与安装,不能提高其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利工程用可控制急流槽,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不能有效减缓控制水流的速度,无法灵活的拆卸与安装,不能提高其的使用寿命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水利工程用可控制急流槽,包括急流槽主体,所述急流槽主体的左右两侧固定有急流槽侧壁,且急流槽侧壁的内部上下两端固定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内部嵌入有缓冲层和钢筋板,所述急流槽侧壁的内侧底部焊接有底板,且急流槽侧壁的左侧设置有凹凸不平的凹凸面,所述急流槽侧壁的正面中间嵌入有嵌口,且嵌口的内部上下两端嵌入有嵌入口,所述急流槽侧壁的上下两端均覆盖于密封胶圈,且急流槽侧壁的内部左侧焊接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左限流板,所述急流槽侧壁的内部右侧焊接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右限流板,且急流槽侧壁的左右两侧顶端固定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上下两侧活动有伸缩杆。
优选的,所述左限流板与右限流板呈“穿插”格式嵌入在急流槽侧壁的内部,且左限流板与右限流板呈“半弧”状。
优选的,所述嵌入口与伸缩杆相互紧密嵌合,且伸缩杆与固定杆上下活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凹凸面位于急流槽侧壁的内部两侧,且凹凸面呈“波浪”状。
优选的,所述缓冲层由橡胶材料制成嵌入于急流槽侧壁的内部中间,且钢筋板由铜铝合金材料制成嵌入于急流槽侧壁的内部中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种水利工程用可控制急流槽,设置了左限流板与右限流板,左限流板与右限流板呈“穿插”格式嵌入在急流槽侧壁的内部,且左限流板与右限流板呈“半弧”状,通过半弧形的左限流板与右限流板,在水流从上往下引导时,能够将水流的压力分散由整个曲面进行承受,提高了左限流板与右限流板的承压能力,同时也将水流速度减缓,达到控制急流的目的,提高了耐久性,设置了伸缩杆,嵌入口与伸缩杆相互紧密嵌合,且伸缩杆与固定杆上下活动连接,通过伸缩杆上下伸出与收缩,让伸缩杆在嵌入嵌口中时,伸出能无缝嵌合的紧密相连,收缩能让急流槽侧壁之间相互拆卸,达到快速拆卸与安装的工作目的,设置了凹凸面,凹凸面位于急流槽侧壁的内部两侧,且凹凸面呈“波浪”状,当急流通过左限流板与右限流板的减速处理之后,因为急流的冲击力不止是由上往下,还有从左往右,通过设置呈波浪状的凹凸面,能有效的将左右两侧急流的冲击力分散,提高了急流槽侧壁的承压能力,从而提高了使用寿命,设置了缓冲层与钢筋板,缓冲层由橡胶材料制成嵌入于急流槽侧壁的内部中间,且钢筋板由铜铝合金材料制成嵌入于急流槽侧壁的内部中间,通过嵌入于急流槽侧壁中间的缓冲层,能够有效的缓解地震或人为因素产生的震感,提高急流槽的减震强度,通过钢筋板的坚硬程度,也能够保持急流槽在长时间使用后不会产生形变,提高了耐久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急流槽侧壁结构剖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庆兴,未经李庆兴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67783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地库上方海绵广场结构
- 下一篇:一种下沉式绿化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