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对流式电热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21678160.1 | 申请日: | 2018-10-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9744496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06 |
发明(设计)人: | 李胜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胜利 |
主分类号: | F24D13/00 | 分类号: | F24D13/00;F24D19/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00 黑龙江省哈*** | 国省代码: | 黑龙;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本实用新型 控制装置 进风口 透气孔 电热器 机体顶面 铝翅片管 保护壳 内固定 排出 热气 扬声器 对流式电热器 触控显示屏 指纹采集器 供暖效果 机体底面 加热空气 变频器 遥控器 冷风 地暖 支架 冷空气 空调 吸收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对流式电热器,涉及电热器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包括机体和遥控器,机体两侧均固定有支架,机体内固定有若干铝翅片管,机体顶面并排开设有若干透气孔,透气孔用于排出热气,机体底面开设有进风口,冷风通过进风口进入机体,机体内一侧固定有一保护壳,保护壳内固定有一变频器和第一控制装置,机体顶面设有触控显示屏、扬声器、LED闪烁灯和指纹采集器。本实用新型通过进风口吸收冷空气,通过铝翅片管加热空气,通过透气孔排出热气,解决了现有的地暖具备跑、冒、滴和漏等隐患和空调供暖效果不好的问题,通过设有第一控制装置和第二控制装置,解决了现有的电热器不便于使用者控制和使用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热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对流式电热器。
背景技术
市场上现有的大多取暖设备有空调、地暖、暖气片、小太阳和电热炉等器材,空调在低于零下5度的情况下制热效果非常差,零下十度基本无法制热,使用地暖则升温较慢,需要24小时开启,且有跑、冒、滴、漏等隐患,使用小太阳和油灯等小型家用取暖设备热量小、功率大、供热距离较短,使用电热炉是以明火的方式点燃天然气取暖,在取暖的时有小量的天然气体散发等隐患。
结合以上空调、地暖、暖气片、小太阳和电热炉等器材的特点,得出现有的供暖设备或多或少都有不足,无法满足使用者使用要求,且不便于使用者的使用,同时安全性不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流式电热器,通过进风口吸收冷空气,通过铝翅片管加热空气,通过透气孔排出热气,解决了现有的地暖具备跑、冒、滴和漏等隐患和空调供暖效果不好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对流式电热器,包括机体和遥控器;
所述机体两侧均固定有支架,所述机体内固定有若干铝翅片管,所述机体顶面并排开设有若干透气孔,透气孔用于排出热气,所述机体底面开设有进风口,冷风通过进风口进入机体,所述机体内一侧固定有一保护壳,所述保护壳内固定有一变频器和第一控制装置;
所述机体顶面设有触控显示屏、扬声器、LED闪烁灯和指纹采集器,指纹采集器的型号为CN10/195495;
所述机体内固定有若干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保护壳周侧面固定有若干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机体周侧面固定有若干红外线传感器和一水平传感器,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均为DS18B20型号温度传感器,红外线传感器为BISS0001型号红外线传感器,水平传感器的型号为SH105-VTI20-1。
进一步地,所述支架包括固定套和支脚,所述固定套通过螺栓与机体一侧固定连接,所述支脚的横截面为梯形结构,所述支脚的高度在30-35mm的范围。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控制装置包括处理器、指纹识别模块、数据储存模块和定时器,处理器为ARM9系列处理器,定时器为CN101A型号定时器;
所述扬声器、LED闪烁灯和变频器均通过电气/信号传输线路与处理器连接;
所述数据储存模块、定时器和触控显示屏均通过数据信息传输线路与处理器双向连接;
所述指纹采集器通过数据信息传输线路与指纹识别模块连接,所述指纹识别模块通过数据信息传输线路与处理器连接;
所述触控显示屏内设有锁屏模块,所述锁屏模块通过电气/信号传输线路与处理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控制装置还包括A/D转换器,A/D转换器为AD7574型号A/D转换器,若干所述红外线传感器、水平传感器、若干第一温度传感器和若干第二温度传感器均通过数据信息传输线路与A/D转换器连接,所述A/D转换器通过数据信息传输线路与处理器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胜利,未经李胜利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67816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