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内镜黏膜牵引钳有效
申请号: | 201821678186.6 | 申请日: | 2018-10-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94220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24 |
发明(设计)人: | 杨廷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廷旭 |
主分类号: | A61B17/02 | 分类号: | A61B1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德崇智捷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67 | 代理人: | 周蕾 |
地址: | 735000 甘肃省***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牵引钳 病变组织 截头圆锥 锁紧底座 锁紧螺帽 锁紧装置 一体连接 卡齿圈 螺纹圈 镜身 内镜 钳道 剥离 体内 连接线 螺母 本实用新型 高频电刀 螺母螺纹 捏取装置 一端连接 把手锁 紧装置 原有的 粘膜 导管 锁紧 匹配 | ||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内镜黏膜牵引钳,牵引钳的导管一端连接有捏取装置,另一端固定连接有锁紧装置,其包括锁紧底座与锁紧螺帽,锁紧底座由螺纹圈与卡齿圈一体连接组成,锁紧螺帽由螺母与截头圆锥一体连接组成,螺母螺纹与螺纹圈相匹配,截头圆锥可将卡齿圈锁紧于连接线上,锁紧装置最大外径小于2.6mm;因改变了牵引钳原有的把手锁紧装置及大小,镜身钳道可从牵引钳尾部慢慢剔出,牵引钳整体则一直捏取病变组织置留在体内,镜身钳道中可放置高频电刀再次进入体内,与牵引钳同时工作完成病变组织剥离,以此完成粘膜下剥离手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设备领域,具体是一种内镜黏膜牵引钳。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内镜治疗器械的不断开发和新技术的逐步开展,内镜发现的大部分早癌和黏膜下肿瘤可以实现内镜下的切除,并达到外科手术的疗效。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是近几年来出现的一项新的治疗手段,也是临床应用前景很好的技术,让更多的早期消化道癌能够在内镜下一次性完全切除,免除了开腹手术的痛苦和器官的切除。与外科手术相比,ESD创伤小,患者易耐受,可以根据病变的部位、大小、形状和组织类型制定合理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既能保证肿瘤的彻底切除,又能最大限度地保留正常组织及其功能,同一患者可接受多次ESD治疗,同时一次也可以进行多部位治疗。内镜粘膜下剥离术方法是在内镜粘膜下注射基础上利用几种特殊的高频电刀将病变所在黏膜剥离而达到治疗目的的内镜下操作技术。现有技术中,内镜管中包裹有钳道,高频电刀穿过钳道同镜身一块到达病变处,病变处需提前进行粘膜下注射,在对已经进行了粘膜下注射的病变组织进行切开处理,病变组织通常为早癌、息肉、平滑肌瘤等软体组织,因其在切开后易耷拉粘连,对后续黏膜下剥离有一定的遮挡影响,因现有技术中牵引钳的锁紧装置为体积较大的锁紧把手,锁紧把手装置无法整体从内镜镜身钳道端头穿出,导致了医生无法同时使用牵引钳与高频电刀进行边牵引边剥离的手术,手术医生需频繁更换手术器具将切口处的组织掀起然后剥离;现有技术存在内镜黏膜下剥离无有效牵引的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要达到的技术效果是提供具有方便操作、结构简单,在黏膜剥离术下牵引钳能够从镜身端头中脱离出的一种内镜黏膜牵引钳。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内镜黏膜牵引钳,包括钳头、保护盖、活动杆、导管、连接线,所述钳头通过连接轴A固定连接于所述保护盖内侧,且该钳头通过连接轴B与所述活动杆连接,所述活动杆通过连接轴C与所述连接线一端连接,且所述连接线置于所述导管内,所述导管一端与所述保护盖固定连接,所述导管另一端固定连接有锁紧装置,该锁紧装置包括锁紧底座与锁紧螺帽,所述锁紧底座由螺纹圈与卡齿圈一体连接组成,所述锁紧螺帽由螺母与截头圆锥一体连接组成,所述螺母螺纹与所述螺纹圈相匹配,所述截头圆锥可将所述卡齿圈锁紧于所述连接线上。
进一步,所述锁紧装置最大外径小于2.6mm。
进一步,所述连接线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拉环。
进一步,所述卡齿圈至少由两片卡齿组成。
进一步,所述卡齿至少有两个。
进一步,所述导管为光滑材质。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在导管另一端设有卡齿锁紧装置,该卡齿锁紧装置在钳头将病例黏膜捏住时,可转动锁紧螺帽,随着锁紧螺帽往锁紧底座的转动,卡齿逐渐将连接线卡住,然后停止转动锁紧螺帽,连接线仍处于拉紧状态,即钳头一直处于闭合捏取状态。
2、本实用新型因改变了原有的把手锁紧装置,锁紧装置最大外径小于2.6mm,镜身钳道可将牵引钳整体从钳道端头将其脱离出,牵引钳则一直捏取病例组织置留在体内,镜身钳道中可放置高频电刀再次进入体内,与牵引钳同时工作将病例组织边牵引边剥离,以此完成粘膜下剥离手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廷旭,未经杨廷旭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67818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心胸外科胸腔撑开装置
- 下一篇:一种手术小切口白内障切口拉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