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摄像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680649.2 | 申请日: | 2018-10-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94726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08 |
发明(设计)人: | 长谷川正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康达智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4M1/02 | 分类号: | H04M1/02;H04N5/225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孙辉;王晖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滤光部 近红外线 摄像元件 光路 遮挡 光学系统 摄像装置 被摄体 光成像 摄像部 本实用新型 可见光图像 装置小型化 可见光 波长组 高品质 滤光片 台装置 异物 摄像 侵入 图像 配置 | ||
本实用新型能够使装置小型化,而且抑制异物的产生和侵入,通过一台装置便能够获得高品质的可见光图像以及近红外线图像。一种摄像装置,具有:光学系统,摄像元件,用于摄像透过所述光学系统的被摄体的光像,滤光片,配置在所述被摄体至所述摄像元件的光路中;具有遮挡一部分所述光路的第一滤光部以及遮挡全部所述光路的第二滤光部,所述第一滤光部遮挡近红外线,所述第二滤光部使可见光以及近红外线的两个波长组透过,所述摄像元件具有:第一摄像部,用于使未透过所述第一滤光部而透过所述第二滤光部的光成像;第二摄像部,用于使透过所述第一滤光部以及所述第二滤光部双方的光成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摄像被摄体的光像的摄像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进步,开发出各种各样的信息安全技术。近年来,作为一种高度的安全技术,生物识别之一的虹膜识别得到人们的瞩目。
虹膜识别比指纹识别更难伪造,而且识别精度高并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因此正在得到广泛的应用。
以下的专利文献1以及专利文献2公开了同时实现拍摄近红外图像的功能以及拍摄可见光图像的功能的技术。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25681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6-48266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
近年来,便携式电话装置、个人电脑(PC:Personal Computer)以及平板终端的薄型化以及小型化日益发展。但是,专利文献1和2是在装置内设置使透镜单元或滤光部滑动的机构的结构,因此无法实现装置的小型化。另外,存在因从驱动机构产生的灰尘而在摄像图像中映入异物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实现装置的小型化。进而,实现一种摄像装置,该摄像装置能够抑制异物的产生和侵入,并通过一台装置便能够获得高品质的可见光图像和近红外线图像。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摄像装置,具有:光学系统,摄像元件,用于摄像透过所述光学系统的被摄体的光像,滤光片,配置在所述被摄体至所述摄像元件的光路中;所述滤光片具有遮挡一部分所述光路的第一滤光部以及遮挡全部所述光路的第二滤光部,所述第一滤光部遮挡近红外线,所述第二滤光部使可见光以及近红外线的两个波长组透过,所述摄像元件具有:第一摄像部,用于使未透过所述第一滤光部而透过所述第二滤光部的光成像;第二摄像部,用于使透过所述第一滤光部以及所述第二滤光部双方的光成像。
此外,关于本说明书中使用的用语,将可见光定义为400nm~650nm的波长范围的光,将近红外线定义为800nm~850nm的波长范围的光。另外,将光学系统定义为包括单一或多个光学透镜,并将这些透镜、遮光板、后方遮光环以及其它的光学构件组合并容纳于镜筒中而构成的系统。而且,将所有的光定义为在摄像元件具有感光度的波长范围内的光。
实用新型的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摄像装置,能够实现装置的小型化。进而,能够实现以下效果:能够抑制异物的产生和侵入,通过一台装置,能够获得高品质的可见光图像和近红外线图像。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摄像装置的主要部分结构的剖视图。
图2是用于说明透过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光学系统的光的光路与第一摄像部和第二摄像部之间的关系的图。
图3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摄像元件的第一摄像部与第二摄像部的例子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康达智株式会社,未经康达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68064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