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核电站用热交换器传热管的固定支撑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1682068.2 | 申请日: | 2018-10-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932852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30 |
发明(设计)人: | 薛卫光;曲昌明;杨理烽;朱京梅;郎瑞峰;黄若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21C15/14 | 分类号: | G21C15/14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悦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11 | 代理人: | 田明;任晓航 |
地址: | 10084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带孔 卡箍 传热管 卡条 紧固机构 热交换器传热管 固定支撑结构 本实用新型 支撑孔 核电站 设备运行过程 流致振动 热交换器 支撑结构 自由活动 晃动 匹配 保证 地震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核电站用热交换器传热管的固定支撑结构,包括卡条、带孔卡箍和紧固机构;所述带孔卡箍上设置有直径与传热管尺寸相匹配的支撑孔;所述传热管卡在所述带孔卡箍的支撑孔与所述卡条之间;所述带孔卡箍与所述卡条通过紧固机构连接;所述紧固机构或带孔卡箍或卡条与热交换器的支撑结构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方案采用带孔卡箍和卡条对传热管进行固定,保证传热管在地震情况下不进行晃动,在设备运行过程中不发生流致振动,并能保证传热管在一定范围内自由活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核工程装备,具体涉及一种核电站用热交换器传热管的固定支撑结构。
背景技术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核电站安全壳内的非能动热量导出系统(PCS系统)热交换器传热管的固定支撑结构,该支撑的主要功能是固定PCS非能动热交换器的传热管,保证传热管在地震情况下不进行晃动,在设备运行过程中不发生流致振动,并能保证传热管在一定范围内自由活动。
PCS系统的热交换器的主要包括进出口三通、上下联箱、封头以及多根传热管。该热交换器内部介质是水,外部介质是空气。当安全壳内发生破口事故时,高温蒸汽释放,热交换器通过传热管的冷凝把热量传递给热交换器内的水,从而保证安全壳的安全。
上下联箱的高度差约4m-6m,上下联箱的长度为3m-6m,从联箱处伸出的传热管长度为0.5m-1.5m,上下联箱中心线的间距为0m-2m,整个热交换器的重量约为2.5-4t。
热交换器的传热管数量为100-152根,传热管采用直径为32-45mm之间尺寸的不锈钢传热管(或者相同尺寸的翅片管)。传热管之间的排列方式采用三角型布置。
现有的热交换器的结构如图1所示,传热管的长度为4m-8m,传热管之间的间隔为40mm-100mm,传热管采用直径为32-45mm之间尺寸的不锈钢传热管。
对于这样一个管径较大,管间距比较大,双排三角布置的传热管的固定是一个难点,既要保证传热管在地震情况下不进行晃动,在设备运行过程中不发生流致振动,并能保证传热管在一定范围内自由活动。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核电站用热交换器传热管的固定支撑结构,本技术方案能够固定PCS非能动热交换器的传热管,保证传热管在地震情况下不进行晃动,在设备运行过程中不发生流致振动,并能保证传热管在一定范围内自由活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核电站用热交换器传热管的固定支撑结构,包括卡条、带孔卡箍和紧固机构;所述带孔卡箍上设置有直径与传热管尺寸相匹配的支撑孔;所述传热管卡在所述带孔卡箍的支撑孔与所述卡条之间;所述带孔卡箍与所述卡条通过紧固机构连接;所述紧固机构或带孔卡箍或卡条与热交换器的支撑结构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上述的核电站用热交换器传热管的固定支撑结构,所述紧固机构包括卡箍板、横卡条和螺栓;所述带孔卡箍和所述卡条卡在两个卡箍板之间;所述两个卡箍板通过所述横卡条连接;所述螺栓将所述横卡条和所述卡箍板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上述的核电站用热交换器传热管的固定支撑结构,每个带孔卡箍或卡条的两侧均与相互配合的两个卡箍板接触。
进一步地,上述的核电站用热交换器传热管的固定支撑结构,所述支撑孔为半圆形孔。
进一步地,上述的核电站用热交换器传热管的固定支撑结构,卡条的长度为1-3m,宽度为10mm-60mm,厚度为10mm-60mm。带孔卡箍长度为1-3m,宽度为10mm-60mm,厚度为60mm-200mm,每一个卡箍上带有20-40个长圆孔,每一个孔的直径为32-45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68206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