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模切贴胶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1685358.2 | 申请日: | 2018-10-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9336202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03 |
发明(设计)人: | 刘旭杰;史广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思瑞奕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5/18 | 分类号: | B32B5/18;B32B7/06;B32B37/02;B32B37/12;B26F1/38;B26D7/27 |
代理公司: | 苏州集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69 | 代理人: | 安纪平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胶结构 第一表面 载体膜 本实用新型 顶出孔 离型膜 贴胶 自动生产工艺 产品良率 第二表面 生产效率 体膜 贴合 遮盖 贯穿 | ||
本实用新型揭露一种模切贴胶结构,其包括贴胶,所述贴胶包括离型膜,所述模切贴胶结构还包括载体膜,所述载体膜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第二表面及贯穿载体膜的顶出孔,所述第一表面具有粘性,所述离型膜通过第一表面的粘性贴合在载体膜上,并至少部分的遮盖住顶出孔,如此设计,本实用新型模切贴胶结构能够实现批件式或自动生产工艺,提高生产效率与产品良率,降低生产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模切贴胶结构,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在产品孔槽内贴胶的模切贴胶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行业内各厂家采用普通的模切贴胶结构,适用于贴于产品表面,由于电子零件越来越轻薄、纤细,除贴合产品表面的需求外,还需在产品里进行贴胶作业,请参阅图1及图2所示,采用孔槽内贴胶结构,只适用单件式贴于产品孔槽内,主要流程如下:首先,贴胶10放入治具20凹槽 22定位;然后,产品30放入治具10凹槽22,与贴胶10贴合。该贴胶结构生产效率低,不良率也高,导致生产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具有高效贴膜工艺的模切贴胶结构。
为实现前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模切贴胶结构,其包括贴胶,所述贴胶包括离型膜,所述模切贴胶结构还包括载体膜,所述载体膜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第二表面及贯穿载体膜的顶出孔,所述第一表面具有粘性,所述离型膜通过第一表面的粘性贴合在载体膜上,并至少部分的遮盖住顶出孔。
进一步的改进,所述载体膜设有用于对齐或定位的至少一定位孔。
进一步的改进,所述顶出孔全部被离型膜遮盖住。
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离型膜的正反面不具有粘性。
进一步的改进,所述载体膜具有相连并围成顶出孔的数个内侧边,所述离型膜与至少一内侧边贴合在一起。
进一步的改进,所述顶出孔的数个内侧边中相邻的两内侧边之间断开形成有一狭缝,促使内侧边能够沿垂直载体膜方向翻折。
进一步的改进,所述顶出孔为方形,所述顶出孔的每相邻两内侧边之间都设置有一狭缝。
进一步的改进,所述贴胶还包括依次远离所述离型膜的强弱胶、泡棉及双面胶。
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强弱胶、泡棉及双面胶分别设有相互对齐并面积相同的通孔。
进一步的改进,所述通孔与顶出孔对齐,但面积小于顶出孔。
本实用新型模切贴胶结构还包括载体膜,所述载体膜具有相对的第一、第二表面及贯穿载体膜的顶出孔,所述第一表面具有粘性,所述离型膜通过第一表面的粘性贴合在载体膜上,并至少部分的遮盖住顶出孔,如此设计,一次性可以实现多个贴胶进入治具的多个凹槽,能够实现批件式或自动生产工艺,实现高效贴膜工艺,提高生产效率与产品良率,降低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模切贴胶结构与治具分开的立体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的模切贴胶结构放入治具的立体图,显示产品与模切贴胶结构贴合之前。
图3为本实用新型模切贴胶结构的分解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模切贴胶结构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模切贴胶结构的俯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模切贴胶结构的载体膜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4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模切贴胶结构30包括载体膜31 及贴设于载体膜31上的贴胶3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思瑞奕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昆山思瑞奕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68535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抗UV防水地毯
- 下一篇:一种环保型高强隔热吸音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