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全光纤化的模式控制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21687254.5 | 申请日: | 2018-10-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90282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5 |
发明(设计)人: | 蒋俊;卫欢 | 申请(专利权)人: | 蒋俊 |
主分类号: | G02B6/255 | 分类号: | G02B6/255;G02B6/14;G01K11/3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杭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模式控制器 全光纤化 本实用新型 多模光纤 扰模器 拉锥 熔接 分布式光纤测温系统 单模光纤 均匀模式 模式功率 模式耦合 输出光斑 激光器 绕制 稳态 光纤 分配 传播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全光纤化的模式控制器,包括拉锥熔接和环形扰模器,是一种分布式光纤测温系统中的模式控制器,其位置关系为:与激光器连接的单模光纤通过拉锥熔接与多模光纤实现模式耦合,多模光纤通过绕制环形扰模器,改变传播系数,使各模式功率分配不再随光纤长度而变,达到输出光斑强度均匀模式稳态的作用。本实用新型为全光纤化结构,成本低,可操作性强,长期可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模式控制器,特别涉及一种分布式光纤测温系统中的全光纤化的模式控制器。
背景技术
分布式光纤测温系统是利用传感光纤中不同散射光的特性,利用光时域反射技术,用距离的连续函数表现出光纤沿线上能量场分布,从而实现对作用在光纤上的温度传感。
激光器输出单纵模到系统中,通过单模光纤与外部器件连接,传感光纤选用数值孔径大和传输效率高的多模光纤,单模光纤和多模光纤的连接以及光耦合进多模光纤后模式的稳态与模式噪声的大小会严重影响整个测温系统的测量精度和准确度。
目前完成单模光纤和多模光纤的连接主要有如下几种方法:1.使用微透镜耦合完成模式的转换,但微透镜加工精度高且器件的对准和调试严重影响耦合效率;2.使用透镜光纤,将光纤端面加工成类似透镜的形状完成模式转换,但需要专业的高精度设备实施制备且操作难度大、工艺复杂;3.模式转换部分使用光敏有机树脂经紫外光照射形成过渡性的纤芯和包层结构,但第一步形成的固态纤芯对准难度大且非常脆弱容易折断且整个操作环节对精度的要求高、不宜量产。
为了达到模式稳态分布和降低模式噪声,可以设计不同的扰模装置:1.将光纤置于凹凸面的平板中进行挤压,实现对高阶模的混合,输出强度均匀的光斑,但扰模效果无法定量的调试且容易折断光纤;2.将光纤用夹板固定,通过电机使之产生无规则的振动,从而影响光的入射角度,使不同模式的光产生不同的相位延迟,达到出射光斑强度均匀的效果,但找到最佳的扰模振动频率比较困难、可行性不佳。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全光纤化的模式控制器,这种模式控制器实现方式简单,模式耦合效率高,调试手段具有可重复性,稳定性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全光纤化的模式控制器,包括拉锥熔接和环形扰模器,两者的位置关系为:与激光器连接的单模光纤通过拉锥熔接与多模光纤实现模式耦合,多模光纤通过绕制环形扰模器,改变传播系数,使各模式功率分配不再随光纤长度而变,达到输出光斑强度均匀模式稳态的作用。
当光线由单模光纤经拉锥熔接部分进入多模光纤传播时,传播系数随模式特征角变化而变化,特征角随反射次数增多而减小,模式也从高阶模向低阶模转变,并且锥体越短,锥角越大,特征角减小越快,模式转变越快。一方面锥体越长则反射次数越多,模式转换越多,所以存在一个最佳的锥体长度,使得模式转换效率最高。
多模光纤中传播的模式除了主模和低阶模式外,还有在传播过程中从有用的主模转换为其他高阶模,一部分成为包层模,一部分从包层中辐射出去。光纤外的各种影响会使泄漏模转化为其他模式,从而造成模式的不稳定,为了消除这种损耗,可通过弯曲光纤使纤芯中各模式的能量发生转移,改变入射光的角度和传播路径,大部分能量集中在纤芯中,可通过绕制环形扰模器达到这种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模式控制器采用拉锥熔接和环形扰模器,有效地消除了入射光经单模光纤传播到多模光纤时模式不稳定、存在高吸收损耗的高阶模和出射光强不均匀问题,使分布式光纤测温系统的单纵模光谱更接近高斯分布,测温精度准确度更高。并且为全光纤化结构,成本低,可操作性强,长期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全光纤化的模式控制器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全光纤化的模式控制器的环形扰模器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蒋俊,未经蒋俊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68725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通信工程领域的便携式光缆切割设备
- 下一篇:紧凑反射式光环行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