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方波信号控制电源通断的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821693016.5 | 申请日: | 2018-10-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883609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07 |
发明(设计)人: | 向哲爽;范欣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长虹精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3K17/567 | 分类号: | H03K17/567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124 | 代理人: | 李凌峰 |
地址: | 621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方波信号 方波 电源控制电路 控制电源 转换电路 通断 电子产品 电源控制开关 本实用新型 传输电路 待机功耗 后级电路 电路 电源 方波信号频率 供电电路连接 自动控制领域 输入端连接 供电 检测 导通 关断 | ||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控制领域,本实用新型是要解决现有电子产品的待机功耗较高的问题,提出一种方波信号控制电源通断的电路,包括与方波信号输入端连接的方波传输电路、与待供电电路连接的电源控制电路以及方波转换电路,所述方波传输电路与方波转换电路连接,所述方波转换电路与电源控制电路连接;当检测到有方波信号时,电源控制电路中的电源控制开关导通,电源为后级电路供电,当没有检测到方波信号时,电源控制开关关断,电源不再为后级电路供电,实现通过设置方波信号的有无来控制电源的通断,降低了电子产品的待机功耗,适用于通过方波信号频率及占空比来进行相关调节的电子产品。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控制电源通断的电路。
背景技术
在不同的电子产品领域,通过改变方波信号频率及占空比,对电机的转速、加热器功率、LED发光亮度等进行调节的方式被广泛应用,此类产品的电源的通断控制的方式通常采用为所有电路通电或者所有电路断电,若此类产品需要处于待机状态时,现有控制的方式仍然会控制所有电路均处于通电状态,对于一些不必要的电路也通电,造成功耗较高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解决现有通过改变方波信号频率及占空比进行调节的电子产品的待机功耗较高的问题,提出一种方波信号控制电源通断的电路。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方波信号控制电源通断的电路,包括与方波信号输入端连接的方波传输电路、与待供电电路连接的电源控制电路以及方波转换电路,所述方波传输电路与方波转换电路连接,所述方波转换电路与电源控制电路连接。具体的,为节约成本,所述方波传输电路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一三极管和第一光耦,方波信号输入端通过所述第一电阻与所述第一光耦的初级连接,第一光耦的初级的另一端接公共地端,所述第一光耦的次级中的集电极通过第四电阻与电源输入端连接,第一光耦的次级中的发射极与第五电阻的一端连接,第五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一三极管的基极连接,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分别通过第二电阻和第三电阻与控制模块连接。
进一步的,为保护三极管不被损坏,所述方波传输电路还包括第六电阻,所述第六电阻的一端与第一三极管的基极连接,另一端接地。
具体的,为节约成本,所述方波转换电路包括第七电阻、第八电阻、第二三极管和电容,所述第七电阻的一端与第一光耦的次级的发射极连接,另一端与第二三极管的基极连接,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所述第八电阻与所述电源输入端连接,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通过所述电容接地。
进一步的,为保护三极管不被损坏,所述方波转换电路还包括第九电阻,所述第九电阻的一端与第二三极管的基极连接,另一端接地。
具体的,为节约成本,所述电源控制电路包括第十电阻、第十一电阻、第三三极管和第四三极管,所述第十电阻的一端与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另一端与第三三极管的基极连接,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所述第十一电阻与第四三极管的基极连接,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第四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电源输入端连接,第四三极管的集电极与待供电电路连接。
进一步的,为保护三极管不被损坏,所述电源控制电路还包括第十二电阻和第十三电阻,第三三极管的基极通过所述第十二电阻接地,第四三极管的基极通过所述第十三电阻与所述电源输入端连接。
进一步的,为保护第二三极管不被反向电压击穿,所述电源控制电路还包括二极管,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通过所述二极管与电容的一端连接,电容的另一端接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长虹精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四川长虹精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69301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