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宽量程惰性气体探测器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1693500.8 | 申请日: | 2018-10-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888837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21 |
发明(设计)人: | 常贤龙;赵江斌;王俊超;胡卓;靳磊;牛玉宁;陈禹轩;薛超;马兴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卫峰核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T1/16 | 分类号: | G01T1/16;G01T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10118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郭***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探测装置 托板 惰性气体 有机玻璃导光板 密封空间 底座 光电倍增管 探测器结构 测量 低量程 宽量程 测量惰性气体 本实用新型 温度传感器 压力传感器 并列设置 内部中空 穿过 延伸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宽量程惰性气体探测器结构,包括一底座,底座的内部中空设置,构成惰性气体测量密封空间,在所述底座的上方并列设置有β塑闪探测装置和γ塑闪探测装置,所述β塑闪探测装置和γ塑闪探测装置与惰性气体测量密封空间之间设置有机玻璃导光板和托板,所述有机玻璃导光板设置在托板下方,所述β塑闪探测装置和γ塑闪探测装置设置在托板的上方,且在β塑闪探测装置和γ塑闪探测装置之间设置有低量程光电倍增管,低量程光电倍增管穿过所述的托板并延伸至有机玻璃导光板的上方,以及在托板上安装有温度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用于测量惰性气体测量密封空间的压力和温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核电厂废气监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宽量程惰性气体探测器结构。
背景技术
压水反应堆核电厂的核动力装置通常由二个密闭的循环回路组成,称一回路和二回路。一回路包括核反应堆(密封在压力容器中)、主冷却水泵、稳压器等设备,压强保持在120~160个大气压;二回路包括蒸汽发生器、冷凝器、主冷却水泵等设备,压强保持在70个大气压。一回路连接着堆芯和二回路中的蒸汽发生器。
为了确保核反应堆内的放射性物质不进入环境,避免对人类和环境造成辐射污染,压水反应堆核电厂的一回路的全部设备和二回路中的蒸汽发生器安装在安全壳内。
安全壳内,一回路的密封反应堆的压力容器、稳压器、主冷却水泵、冷却水管道等设备自身及与之相连的法兰、阀门、焊接点,二回路的蒸汽发生器及其与一回路相连的法兰、阀门、焊接点连接处形成了压水反应堆冷却剂系统的压力边界。
由于制造、安装、磨损、腐蚀等各种原因,一回路内的高温高压冷却水,可能突破压力边界约束,泄漏到安全壳中。这种泄漏将产生两个严重后果:一是反应堆冷却水量不足,造成反应堆运行安全事故;二是一回路水中含有的放射性物质进入环境,造成对环境和人类的危害。因此,确保压水反应堆核动力装置一回路压力边界的完整性,对核电厂的安全运行至为重要。
目前,常用的RCPB泄漏放射性监测方法有安全壳放射性气溶胶监测、惰性气体的放射性活度浓度的监测,现有的、惰性气体的放射性活度浓度的监测虽然探测效率高、响应时间短,但只能定性测量放射性核素的活度浓度;对于较低的泄漏水平,往往无法在要求的时间内测量泄漏率值,其应用受到很大限制。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了一种宽量程惰性气体探测器结构。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宽量程惰性气体探测器结构,包括
一底座,底座的内部中空设置,构成惰性气体测量密封空间,
在所述底座的上方并列设置有β塑闪探测装置和γ塑闪探测装置,
所述β塑闪探测装置和γ塑闪探测装置与惰性气体测量密封空间之间设置有机玻璃导光板和托板,所述有机玻璃导光板设置在托板下方,所述β塑闪探测装置和γ塑闪探测装置设置在托板的上方,且在β塑闪探测装置和γ塑闪探测装置之间设置有低量程光电倍增管,低量程光电倍增管穿过所述的托板并延伸至有机玻璃导光板的上方,以及在托板上安装有温度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用于测量惰性气体测量密封空间的压力和温度。
进一步地,所述β塑闪探测装置包括β塑闪机构,设置在β塑闪机构上端的反符合光电倍增管,以及在β塑闪机构处设置有反符合采集模块。
进一步地,所述γ塑闪探测装置包括γ塑闪机构,设置在γ塑闪机构上端的高量程光电倍增管,以及在γ塑闪机构处设置有高压及前置放大电路。
进一步地,所述惰性气体测量密封空间采用铅屏蔽体形成密封空间。
进一步地,所述铅屏蔽体上设置有进气口和出气口,以及分别设置在进气口和出气口处的取样管道和回气管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卫峰核电子有限公司,未经陕西卫峰核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69350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