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弓型加强筋的高强度后车门防撞梁有效
申请号: | 201821693843.4 | 申请日: | 2018-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8855392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14 |
发明(设计)人: | 谢利;王学智;王旭颖;王越;赵晟初;尹东亮;马超;李学顺;周尚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金洪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J5/04 | 分类号: | B60J5/04;B60R19/4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32200 吉林省***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撞梁 侧段 两组 突沿 加强凹槽 中段 本实用新型 左右两侧 后车门 加强筋 弓型 安装调整孔 安装定位孔 安装法兰面 风险系数 后防撞梁 汽车防撞 中部位置 过渡段 凹陷 隆起 延伸 车身 向后 平整 平衡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汽车防撞梁技术领域的一种具有弓型加强筋的高强度后车门防撞梁,包括防撞梁本体,防撞梁本体包括设于中部位置的防撞梁中段以及设于该防撞梁中段两侧的防撞梁侧段,左右两侧的防撞梁侧段外侧均设置有安装法兰面,防撞梁中段的前侧具有两组向后侧隆起突出的加强突沿,两组加强突沿之间向内侧凹陷形成加强凹槽,两组加强突沿和加强凹槽向左侧延伸至左侧防撞梁侧段上共同形成平整过渡段,两组加强突沿和加强凹槽向右侧延伸至右侧防撞梁侧段上,左侧防撞梁侧段中部开设有安装定位孔,右侧防撞梁侧段中部开设有安装调整孔,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平衡车身左右两侧不同的碰撞风险系数的高强度后防撞梁。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防撞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弓型加强筋的高强度后车门防撞梁。
背景技术
随着各国法律的完善及汽车产品国际化,现有的汽车不仅在车体前方、后方安装防撞梁,而且在后车门两侧同时安装有防撞梁,以此保证乘员及财产的安全。为了提高车体后方的强度,早期的汽车一般只是提高车身的材料强度等级,成本高,安全性差。为了提高汽车安全性,保证乘员及财产安全,现有的汽车一般在车门内增设后防撞梁结构,但普遍存在结构复杂、成本高、占用空间大等问题。
为此,相关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此进行了改进,例如中国专利申请号为CN201721611201.0提出的“一种具有高抗弯性能的车门防撞梁,包括与车门内板搭接的前端搭接区、弯曲区、与车门内板搭接的后端搭接区,弯曲区包括A区、B区、C区、D区、E区;其中,A区为双峰结构;B区为A区至前端搭接区的过渡区;C区为A区至D区的过渡区;D区为浅双峰结构,其中间凹筋处设有后端定位孔;E区为D区至后端搭接区的过渡区;前、后端搭接区为单峰结构;采用单峰、双峰与浅双峰的混合结构”,虽然本实用新型能够满足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汽车车门防撞梁结构复杂、成本高、占用空间大等的技术问题,它在受到冲击时中段可以起到吸能作用,能够一定程度上保护乘员不受伤害的特点,但该申请文件中的技术方案仍然存在不足,如该装置结构较为复杂,本产品在装配前易产生变形现象,易影响车门的外观质量,然而实际运用中发现,一是事故统计中侧面撞击的伤害几率最高;二是车门内结构复杂,车门升降器、车锁装置等等在碰撞事故中都会对驾驶员构成伤害,所以,在节省生产成本和安全要求前提下,汽车车门防撞梁应在结构上采取简易性、稳定性和安全性能高,降低侧撞击造成人身损伤风险系数的措施。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具有弓型加强筋的高强度后车门防撞梁,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弓型加强筋的高强度后车门防撞梁。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具有弓型加强筋的高强度后防撞梁,包括防撞梁本体,所述防撞梁本体包括设于中部位置的防撞梁中段以及设于该防撞梁中段两侧的防撞梁侧段,左右两侧的所述防撞梁侧段外侧均设置有安装法兰面,所述防撞梁中段的前侧具有两组向后侧隆起突出的加强突沿,两组所述加强突沿之间向内侧凹陷形成加强凹槽,两组所述加强突沿与所述加强凹槽构成横截面为“弓”字形的加强筋结构,两组所述加强突沿和所述加强凹槽向左侧延伸至左侧防撞梁侧段上共同形成平整过渡段,两组所述加强突沿和所述加强凹槽向右侧延伸至右侧防撞梁侧段上,其凹凸幅度大于防撞梁中段上的凹凸幅度,左侧所述防撞梁侧段中部开设有安装定位孔,右侧所述防撞梁侧段中部开设有安装调整孔。
优选的,所述加强突沿的棱边具有圆角结构,圆角半径为5.5±2mm。
优选的,所述加强凹槽的棱边具有圆角结构,圆角半径为6±2mm。
优选的,所述安装调整孔为腰圆孔。
优选的,安装定位孔的圆心与安装调整孔的中心处基于防撞梁本体中界线左右对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金洪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吉林金洪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69384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车门防撞梁、车门组件和车辆
- 下一篇:一种隔热汽车盖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