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使消融针和穿刺针同步穿刺治疗的连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695378.8 | 申请日: | 2018-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9153965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26 |
发明(设计)人: | 郭建琴 | 申请(专利权)人: | 郭建琴 |
主分类号: | A61B18/12 | 分类号: | A61B18/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810007 *** | 国省代码: | 青海;6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消融针 连接装置 穿刺针 穿刺治疗 本实用新型 治疗 超声 消融 平行 手柄 穿刺引流 嵌入安装 同步移动 现有装置 治疗效果 穿刺 后端部 病灶 抽吸 单针 进针 显影 监视 改进 联合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使消融针和穿刺针同步穿刺治疗的连接装置,包括:穿刺针、消融针、连接装置;所述消融针的后端部嵌入安装在手柄上;所述穿刺针通过连接装置固定在消融针的上方;本实用新型通过对使消融针和穿刺针同步穿刺治疗的连接装置的改进,具有结构设计合理、在消融联合穿刺引流的病灶治疗时可以精准的同时平行进针,也可以在需要时再次精准与消融针平行穿刺、实现了治疗时边抽吸边消融,治疗效果好、便于超声实时引导监视下操作,可以满足在超声显影下按手术需要单针分别治疗、同步固定和同步移动治疗的多种需求的优点,从而有效的解决了现有装置中出现问题和不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学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尤其涉及一种肿瘤、包虫病的介入治疗的使消融针和穿刺针同步穿刺治疗的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长期以来,包虫病的治疗一直以传统手术治疗为主,已经有100多年历史。囊型包虫病大多可经手术切除,但术后并发症多,复发率高,如手术中播散、包虫残留、残腔积液、感染等;随着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疾病不再需要传统的外科手术治疗,而是精准微创治疗。包虫病的微创治疗已在临床开展并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尤其是超声引导下的穿刺治疗,打破了过去认为包虫不能穿刺的禁区,为包虫病的诊治开拓了一条新途径。但子囊型肝包虫的特点是有无数大大小小的子囊孙囊构成,囊实相间,具有生物性活性,一直是穿刺治疗的难点。超声引导经皮穿刺微波消融技术作为一种局部原位杀灭实性肿瘤技术以及穿刺抽吸囊液硬化技术治疗囊性包块的方法,已成为临床非手术治疗领域中不可缺少的新技术。由此,根据子囊型肝包虫的结构特征,我们尝试同时应用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联合穿刺引流治疗在子囊型肝包虫取得了成功,一边用消融针消融,一边再用穿刺针抽吸囊液,使得子囊型肝包虫得到了治愈。此方法的突破取得了很好的疗效,解决了超声引导下子囊性肝包虫的穿刺抽液困难且硬化治疗疗效欠佳而无法完全治愈的问题。该治疗方法目前国内外暂无报道,填补了国内空白,更好的为患者提供微创、便宜、痛苦少且身心及经济负担轻的微创治疗方法。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在混合型肿瘤的介入治疗中,我们在超声引导下用边抽吸边消融的方法,分别需要穿刺针抽吸和消融针消融,尤其在子囊性包虫治疗中还需要在超声监视下同时移动上述两个针,并且两个针需要在超声显示在同一切面,这样才能准确的看到两个针针尖所在位置,并能实时引导,而现有技术操作时极为不便、操作难度较大、实用性不强。
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问题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肿瘤、包虫病的介入治疗的使消融针和穿刺针同步穿刺治疗的连接装置,旨在通过该技术,达到解决问题与提高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消融针和穿刺针同步穿刺治疗的连接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在混合型肿瘤的介入治疗中,我们在超声引导下用边抽吸边消融的方法,分别需要穿刺针抽吸和消融针消融,尤其在子囊性包虫治疗中还需要在超声监视下同时移动上述两个针,并且两个针需要在超声显示在同一切面,这样才能准确的看到两个针针尖所在位置,并能实时引导,而现有技术操作时极为不便、操作难度较大、实用性不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使消融针和穿刺针同步穿刺治疗的连接装置,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郭建琴,未经郭建琴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69537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切开刀的密封组件
- 下一篇:一种自清理腔镜电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