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采用半导体发电技术的燃气灶余热回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1698664.X | 申请日: | 2018-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88596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14 |
发明(设计)人: | 覃洪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奥冷电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C3/00 | 分类号: | F24C3/00;F24C15/00;H02J7/32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张泽锋 |
地址: | 511340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半导体发电片 锂电池 铝合金散热器 整流变压模块 燃气灶余热 余热回收器 发电技术 回收系统 打火 半导体 本实用新型 更换电池 电连接 燃气灶 热源 散热 节能 发电 | ||
本实用新型公布了一种采用半导体发电技术的燃气灶余热回收系统,包括余热回收器,半导体发电片,铝合金散热器,整流变压模块和锂电池,所述余热回收器与半导体发电片连接并提供热源,所述铝合金散热器安装在半导体发电片底部并提供散热,所述半导体发电片、整流变压模块、锂电池依次电连接,通过收集燃气灶的火焰的热量,并通过半导体发电片发电收集在锂电池上,打火的时候通过锂电池打火,从而避免了更换电池的麻烦,并且节能坏保。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半导体发电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采用半导体发电技术的燃气灶余热回收系统。
背景技术
家用燃气灶目前都是采用干电池,经常需要更换电池,造成使用上的不便;同时废弃的电池的处理也是一大问题,容易对环境造成污染和损害。所以需要一种能够应用在燃气灶的点火系统内,并且不需要更换。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与不足,提供一种不需要更换的采用半导体发电技术的燃气灶余热回收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采用半导体发电技术的燃气灶余热回收系统,包括余热回收器,半导体发电片,铝合金散热器,整流变压模块和锂电池,所述余热回收器与半导体发电片连接并提供热源,所述铝合金散热器安装在半导体发电片底部并提供散热,所述半导体发电片、整流变压模块、锂电池依次电连接。热电半导体发电器件是塞贝克效应的具体应用,用存在的温差来提供可靠的再生电能,这些电能适用于从低功率的无线传感器至大规模发电等多种应用场合;所有解决方案均可扩展,能实现从毫微瓦到千瓦级的发电。
半导体发电模块体积小,重量轻,便于携带,可广泛用于小家电制造、仪器仪表、玩具及旅游业。在保护保护环境、节约能源的领域、利用温差发电将大有可为。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余热回收器的形状为半弧形。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余热回收器与半导体发电片之间设有集热片,余热回收器通过导热金属与集热片连接,所述半导体发电片紧贴在集热片底部。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铝合金散热器和半导体发电片之间安装有耐高温保温棉,耐高温保温棉中部设有半导体发电片的安装槽。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集热片、耐高温保温棉、铝合金散热器都设有螺丝孔,三个螺丝孔通过贯穿螺丝固定成一体。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铝合金散热器包括固定板和并排平行安装在固定板上的数个散热片。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及效果:余热回收器能够吸收燃气灶火焰的热量,并传送给半导体发电片,半导体发电片上部受热而下部通过铝合金散热器散热,从而形成上下温差,从而发电并通过整流变压模块整流,最后通过锂电池保存电量,锂电池能够提供燃气灶打火的电能,从而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经常需要换电池的麻烦,并且节约环保。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拆卸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参照图1和图2,一种采用半导体发电技术的燃气灶余热回收系统,包括余热回收器1,半导体发电片2,铝合金散热器3,整流变压模块(图中未显示)和锂电池(图中未显示),余热回收器1能够导热并安装在燃气灶上,并且能吸收到火焰发出的热量。所述余热回收器1与半导体发电片2连接并提供热源供其发电,所述铝合金散热器3安装在半导体发电片2底部并提供散热,使半导体发电片2上、下端形成温差并发电,所述半导体发电片2、整流变压模块、锂电池依次电连接,半导体发电片2发出的电通过整流变压模块整流后,通过锂电池保存起来,供燃气灶打火。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奥冷电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市奥冷电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69866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