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高海拔地区特长隧道施工通风的移动式循环增氧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1699533.3 | 申请日: | 2018-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8996756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18 |
发明(设计)人: | 许前顺;王帅帅;李晓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交第二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F1/08 | 分类号: | E21F1/08;E21F1/00 |
代理公司: | 西安吉盛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108 | 代理人: | 韩景云 |
地址: | 710065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循环增氧 移动式 特长隧道 送风管 高海拔地区 送风机 施工 供氧管 隧道 氧气 送入 通风 本实用新型 高海拔环境 空气净化器 空气收集器 空气压缩器 氧气储存器 氧气分离器 安全施工 空气净化 缺氧环境 隧道洞口 新鲜空气 压缩空气 依次连通 启动时 风道 管壁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用于高海拔地区特长隧道施工通风的移动式循环增氧系统,包括送风机,送风机的风道连接着送风管,送风管的管壁通过供氧管连接着移动式循环增氧装置。移动式循环增氧装置包括通过管路依次连通的空气收集器、空气净化器、空气压缩器、氧气分离器和氧气储存器。在高海拔环境地区,隧道洞口的送风机启动时,将洞外的新鲜空气通过送风管送入隧道内掌子面,同时启动隧道内的移动式循环增氧装置,将洞内的空气净化处理,并提取压缩空气中的氧气,通过供氧管将氧气送入送风管内。移动式循环增氧系统适用于高海拔地区特长隧道内缺氧环境下使用,使得隧道内的空气质量和氧含量达到施工人员的需要,以至施工人员能在特长隧道内安全施工。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隧道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高海拔地区特长隧道施工通风的移动式循环增氧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和“一代一路”战略的推进以及国防的需求,越来越多的铁路和高速公路隧道将被建设在西部地区。在我国西部地区山谷居多且地形多样、复杂,特别是高海拔、高原的山岭地区,气候环境寒冷且空气稀薄,含氧量不足,施工条件恶劣。而对于特长隧道,由于隧道独头掘进距离较长,隧道内空气本身含氧量就比洞口低,加之爆破施工的烟尘、机械设备的燃油废气、尾气等,隧道内空气质量差,工人作业环境恶劣。因此,对于高海拔地区低气压缺氧环境下的特长隧道必须做好通风供氧的技术措施,为隧道洞内施工提供一种良好的、安全的施工环境在工程界中显得重要。
目前高海拔地区隧道洞内施工通风技术还没有较成熟的经验,一般较为普遍的通风供氧技术措施是采用加大风机功率、风管直径等来增加洞内通风量,从而改善洞内空气质量,提高洞内的氧含量和空气质量。但对于高海拔地区的特长隧道内,单纯采用加大通风量来实现洞内供氧的措施成本较高,也未能有效解决洞内低气压、缺氧的问题。对于高海拔地区隧道洞内供氧的技术措施,目前多还是采用人工背氧气瓶,或者移动氧吧车的方法,但直接影响洞内隧道作业效率。
申请号为201521046895.9,名称为“一种高原高寒隧道施工通风系统”的实用新型专利,提出在洞口风机处增加增压制氧设备,将氧气送入通风管内来提高通风管内的氧气含量,但对于特长隧道,由于洞内施工条件差,风管的损失率较大,由于通风管路径太长,当到达掌子面时,风管的风量会损失很大,供氧效果会受到影响。
申请号为200710118442.6,名称为“一种高海拔地区隧道掌子面弥散供氧系统及供氧方式”的发明申请,采用弥散式供氧技术,将预先制备好的氧气预先储存并放在洞内,通过供氧管连续不断的将氧气送至掌子面,然后在掌子面一定区域内供氧,但这种方法一方面供氧成本较高,另一方面,由于洞内施工条件差,施工不当可能会造成破坏供氧管路及氧气储存装置的毁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一是克服现有高海拔地区隧道洞内的通风供氧措施存在成本高的问题;目的二是克服对于特长隧道,通风供氧效果差的问题;目的三是解决由于洞内施工条件差,施工不当可能会造成破坏供氧管路及氧气储存装置的毁坏的问题。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用于高海拔地区特长隧道施工通风的移动式循环增氧系统,包括送风机,所述送风机的风道连接着送风管,所述送风管的管壁通过供氧管连接着移动式循环增氧装置。
所述移动式循环增氧装置包括通过管路依次连通的空气收集器、空气净化器、空气压缩器、氧气分离器和氧气储存器;
所述空气净化器上还连接有排气管,所述氧气分离器上还连接有减压排气管;
所述氧气储存器通过供氧管与送风管连接。
所述空气净化器与所述空气压缩器之间的管路、所述氧气分离器与所述氧气储存器之间的管路、供氧管上均安装着调压阀。
所述空气收集器、空气净化器、空气压缩器、氧气分离器和氧气储存器均安装在壳体内,所述壳体的底端为轮式走行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交第二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交第二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69953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矿井通风机防反风安全防护装置
- 下一篇:一种煤矿井下除尘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