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移动式破冰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700466.2 | 申请日: | 2018-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90825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09 |
发明(设计)人: | 闫晓荣;王海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民航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D27/12 | 分类号: | E02D27/12;E02D27/42;E02D27/52;E02D31/00 |
代理公司: | 天津才智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8 | 代理人: | 庞学欣 |
地址: | 300300 天***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抗冰锥体 可移动式 破冰装置 卷扬机 单桩基础 控制装置 钢索 固定坎 吊耳 海冰 本实用新型 海上风机 控制平台 流激振动 竖向肋板 围绕设置 远程控制 荷载 水平向 外圆周 上端 吊起 钢环 壳板 肋板 套管 配合 | ||
1.一种可移动式破冰装置,设置在海上风机的单桩基础(5)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移动式破冰装置包括抗冰锥体、控制装置和固定坎(9);其中,固定坎(9)为一钢环,围绕设置在单桩基础(5)外圆周面上的低潮位处;控制装置包括钢索(7)、卷扬机(8)和控制平台(10);控制平台(10)为一圆环形钢结构,套在单桩基础(5)上超出高潮位15m的位置;多台卷扬机(8)间隔距离设置在控制平台(10)的上端;每根钢索(7)的上端与一台卷扬机(8)相连接;抗冰锥体包括壳板(1)、竖向肋板(2)、水平向肋板(3)、套管(4)和吊耳(6);所述的套管(4)以能够上下移动的方式套在控制平台(10)或单桩基础(5)上最频繁遭遇海冰撞击的高潮位和低潮位间部位的外部;多个吊耳(6)均匀布置在套管(4)的上端,并且每个吊耳(6)与一根钢索(7)的下端相连接;壳板(1)是由上部正锥体和下部倒锥体构成的一体式结构,固定在套管(4)的外圆周面上;套管(4)和壳板(1)之间的锥形空间内间隔距离设有多块环状水平向肋板(3)和多块竖向肋板(2),以增加整体刚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动式破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板(1)的上部正锥体和下部倒锥体间的夹角为120度;壳板(1)的厚度为25mm;套管(4)的厚度为20mm,内径为7.35m,高度为8m;竖向肋板(2)和水平向肋板(3)的厚度为2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动式破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坎(9)的高度为20cm,厚度为5cm,内径与单桩基础(5)的外径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民航大学,未经中国民航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700466.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土木工程组合桩
- 下一篇:一种接触网支柱基础预埋螺栓带水平仪卡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