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多次注液钠离子电池有效
申请号: | 201821701121.9 | 申请日: | 2018-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91692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26 |
发明(设计)人: | 康利斌;唐堃;胡勇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溧阳中科海钠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36 | 分类号: | H01M2/36;H01M10/054;H01M10/058 |
代理公司: | 北京和信华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90 | 代理人: | 胡剑辉 |
地址: | 2133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盖板 注液盖 注液孔 注液 电芯体 电池 负极集电端子 正极集电端子 钠离子电池 上开孔 本实用新型 安全隐患 负极引片 盖板两端 壳体内部 正极引片 电解液 金属屑 密封口 上端 后向 壳体 封装 切除 体内 重复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多次注液钠离子电池,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部设置有电芯体,所述电芯体通过盖板封装在壳体内,所述电芯体上左右分别设置有正极引片和负极引片;所述盖板两端分别设置有正极集电端子和负极集电端子,所述负极集电端子和正极集电端子之间的盖板上设置有第一注液孔和第二注液孔,且所述第一注液孔和第二注液孔上分别安装有第一注液盖和第二注液盖;通过将管状注液盖上端的密封口切除后向电池内注入电解液,有效的避免了重复向电池内注液在盖板上开孔;此外通过注液盖向电池内注液,有效的避免直接在盖板上开孔使金属屑掉入电池内造成的安全隐患。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加工领域,具体为一种可多次注液钠离子电池。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在人们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但随着有限锂资源逐渐消耗,锂的价格逐渐升高,寻求锂离子电池的替代产品成为动力电池或储能电池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钠作为和锂相近的碱金属元素,资源丰富、价格便宜、嵌入机制相似等优点,室温钠离子电池的研究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近年来,室温钠离子电池已经取得实质进展。
钠离子电池有着天然的资源优势,成本低廉,非常适合于规模储能。然而,同锂离子电池一样,钠离子电池随着循环使用,电解液会逐渐消耗,内阻增加,容量衰减直至退役。在规模储能中,钠离子电池用量极大,如果退役后的钠离子电池通过常规拆解后回收利用,势必会给企业带来极大的负担,同时也会造成一定的资源浪费。通过废旧钠离子电池的修复后再利用,一方面可以缓解电池进入回收阶段的时间,减轻企业回收压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另一方面,电池修复还可以进一步降低电池成本。对于硬壳电池的修复,往往需要在电池上盖板开口后注入电解液,然后再封口。传统硬壳电池上盖板开孔时的金属屑极易掉入电池,存在电池短路的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方案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多次注液钠离子电池,通过在电池的盖板上加装注液盖,通过注液盖向电池内注入电解液,从而避免向电池再次注液时增加盖板开孔,能有效的解决背景技术提出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可多次注液钠离子电池,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部设置有电芯体,所述电芯体通过盖板封装在壳体内,所述电芯体上左右分别设置有正极引片和负极引片;
所述盖板两端分别设置有正极集电端子和负极集电端子,所述正极集电端子和负极集电端子分别通过正极电气绝缘结构件和负极电气绝缘结构件绝缘固定在盖板上,所述正极集电端子和负极集电端子的下端分别与电芯体上的正极引片和负极引片连接,所述正极集电端子和负极集电端子的上端分别设置有正极集电块和负极集电块;所述负极集电端子和正极集电端子之间的盖板上设置有第一注液孔和第二注液孔,且所述第一注液孔和第二注液孔上分别安装有第一注液盖和第二注液盖。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注液盖和第二注液盖均为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的管状结构,所述第一注液盖和第二注液盖均由铝制成,所述第一注液盖和第二注液盖壁厚0.5~5mm,高度3~25mm。
进一步地,所述电芯体为钠离子电芯体,所述电芯体由正极、负极和隔离层构成,所述正极引片与电芯体内的正极形成电连接,所述负极引片与电芯体内的负极形成电连接,所述正极引片和负极引片均由铝制成。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和盖板均为金属材质,优选为铝、铝合金以及不锈钢材质,厚度0.2~5mm;所述正极集电端子、负极集电端子、正极集电块以及负极集电块均由铝制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壳体上设置有盖板,在盖板上设置有若干注液孔,注液孔上均安装有注液盖,通过将管状注液盖上端的密封口切除后向电池内注入电解液,有效的避免了重复向电池内注液在盖板上开孔;此外通过注液盖向电池内注液,有效的避免直接在盖板上开孔使金属屑掉入电池内造成的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溧阳中科海钠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溧阳中科海钠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70112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电池模组导线固定结构
- 下一篇:一种锂离子电池注液孔密封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