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增强密封性环吹用箱体底板有效
申请号: | 201821702315.0 | 申请日: | 2018-10-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96195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12 |
发明(设计)人: | 施玉琦;沈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恒力化纤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1D5/092 | 分类号: | D01D5/092;D01D13/02 |
代理公司: | 上海统摄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303 | 代理人: | 金利琴 |
地址: | 215226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中空筒 密封垫 环吹 密封性 本实用新型 箱体底板 垂直连接 单向延伸 纺丝箱体 两端设置 相对两侧 嵌入环 外边缘 孔壁 内圈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增强密封性环吹用箱体底板,主要由板I、板II和板III组成;板I的相对两侧分别与板II和板III垂直连接,板I上设有组件孔,组件孔的孔壁自板I的a面单向延伸形成中空筒,中空筒位于由板I、板II和板III围成的空间内;在板I设置中空筒的一侧,板II或板III相对于a面的高度大于环吹密封垫的厚度,环吹密封垫的厚度大于中空筒相对于a面的高度;环吹密封垫内圈的形状与组件孔相同,尺寸略大于中空筒横截面外边缘的尺寸。本实用新型的装置通过在板I两端设置板II和板III,有效防止野风干扰,通过设置中空筒,中空筒嵌入环吹密封垫内,大大提高了密封垫与纺丝箱体之间的密封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纺丝冷却设备用密封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增强密封性环吹箱体底板。
背景技术
在化纤生产过程中,环吹设备具有快速冷却的特征,与侧吹相比具有节能降耗的优势,所以环吹设备应用广泛,但环吹设备对密封性的要求要比侧吹要求高,目前使用的纺丝设备中,由于纺丝箱体和环吹风箱的连接处容易出现缝隙而导致密封性变差,使得野风容易进入至纺丝箱体中,进而对纺丝的冷却均匀性产生影响。
现有技术为解决上述问题,通常在纺丝箱体和吹风风箱之间通过设置具有一定弹性的环吹密封垫来有效提高纺丝箱体和环吹风箱之间的密封性,但是当出现环吹风箱脱落、未升到位以及障碍物阻挡等异常状况时,容易使得密封垫与纺丝箱体底板之间出现缝隙,若环吹风箱完全脱落或缝隙较大时,员工巡检时可及时发现,而当缝隙较小不容易发现时,就可能使得异常持续,对产品冷却均匀性产生影响,进而影响产品质量,严重的还要对异常丝饼进行降等。
因此,如何制备一种增强密封性环吹箱体底板是目前亟待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增强密封性环吹箱体底板,本实用新型的环吹箱体底板,通过板I的相对两侧分别连接板II和板III,以及设置能够嵌入至环吹密封垫内的中空筒,当异常出现时可以达到防止外界风对纺丝箱体内部丝束的干扰作用,有效减缓了外界风对产品品质的影响。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解决:
一种增强密封性环吹箱体底板,主要由板I、板II和板III组成;
板I的相对两侧分别与板II和板III垂直连接,即板II或板III与板I的夹角为90°,具体夹角不限于此,可以进行小幅度变化,例如夹角为85°~90°,板II 和板III倾斜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板II和板III可以向板I倾斜,也可以向板I外部倾斜,优选为90°,当夹角大于90°时减弱了防止野风干扰的能力,小于85°时妨碍巡检人员观察在纺情况时风箱密封垫与底板接触是否存在缝隙;
板I上设有组件孔,组件孔的孔壁自板I的a面单向延伸形成中空筒,中空筒位于由板I、板II和板III围成的空间内;
在板I设置中空筒的一侧,板II或板III相对于a面的高度大于将底板安装在环吹箱体上时使用的环吹密封垫的厚度,环吹密封垫的厚度大于中空筒相对于 a面的高度。
本实用新型的装置安装在纺丝箱体和环吹风箱之间,板I与纺丝箱体的底板固定连接,中空筒嵌入至环吹风箱上的环吹密封垫内,在板I的相对两侧分别设置板II和板III,其目的是防止纺丝箱体底板和环吹密封垫接触处出现缝隙时产生的外界风对箱体内部的丝束产生干扰,假设没有板II和板III,同时因环吹风箱未升到位或有障碍物在底板和风箱密封垫间阻挡造成底板和密封垫接触有缝隙,外界风就可以通过缝隙对风箱内部丝束造成影响,连接板II或板III与板I 的连接方式以及板II或板III相对于a面的高度大于环吹密封垫的高度的设置方式并不限于此,只要通过合理的设计,对外界风能够起到“屏风”作用,同样适用于本实用新型,若板II或板III相对于a面的高度等于或者小于环吹密封垫的高度,外界风容易穿过板II或板III的边缘进入至纺丝箱体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恒力化纤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恒力化纤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70231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