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神经外科用腰椎穿刺床有效
申请号: | 201821702387.5 | 申请日: | 2018-10-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9437575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27 |
发明(设计)人: | 韩锋;胡蓉;苏敏;刘路 | 申请(专利权)人: | 韩锋;胡蓉;苏敏;刘路 |
主分类号: | A61G13/00 | 分类号: | A61G13/00;A61G13/10;A61B17/34 |
代理公司: | 贵州启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2108 | 代理人: | 赵彦栋 |
地址: | 550002 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弧形槽 限位杆 本实用新型 腰椎穿刺床 腰椎穿刺 床体 限位 神经外科 安装限位装置 人体腰腹部 方便操作 人体脖颈 人体腿部 限位装置 体型 床上 刺穿 适配 治疗 姿势 垂直 痛苦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神经外科用腰椎穿刺床。涉及腰椎穿刺床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包括床体;床体上分别开设第一弧形槽、第二弧形槽、第三弧形槽;第一弧形槽、第二弧形槽;第三弧形槽内均安装限位装置;限位装置包括垂直于床体一端面的限位杆。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弧形槽上的限位杆限位人体腿部、第二弧形槽上的限位杆限位人体腰腹部位、第三弧形槽限位人体脖颈部位,进而保持人体在刺穿床上正确的腰椎穿刺姿势;同时通过改变限位杆在第一弧形槽、第二弧形槽、第三弧形槽内的位置适配不同体型的患者,方便操作、减少患者痛苦;同时提高了腰椎穿刺治疗的效果、方便腰椎穿刺治疗、提高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腰椎穿刺床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神经外科用腰椎穿刺床。
背景技术
目前,临床上在给病人进行腰椎穿刺时,需要让病人侧卧于硬板床上,背部与床板垂直,头部向胸前屈曲,两手紧抱膝,这种状态对于一部分意志力好的人来说能够做到。但是对于老年人、小孩、或者穿刺工作需要长时间的患者来说,穿刺进针操作起来仍旧十分麻烦、费时费力,给医务人员增加了极大的工作难度。
本实用新型致力于发明一种神经外科用腰椎穿刺床,用于解决现有腰椎刺穿床在进行腰椎穿刺时保持人体正确姿势较为困难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神经外科用腰椎穿刺床,通过第一弧形槽、第二弧形槽且第三弧形槽内均安装限位装置,同时限位装置的限位杆位置改变可以适配不同体型的患者,实现了患者在腰椎穿刺床上的长时间固定,解决了现有腰椎刺穿床在进行腰椎穿刺时保持人体正确姿势较为困难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神经外科用腰椎穿刺床,包括床体;
所述床体上分别开设第一弧形槽、第二弧形槽、第三弧形槽;所述第一弧形槽、第二弧形槽;第三弧形槽内均安装限位装置;所述限位装置包括垂直于床体一端面的限位杆;
所述第一弧形槽与第三弧形槽对称;所述第二弧形槽位于第一弧形槽与第三弧形槽的对称轴上;所述第二弧形槽与第三弧形槽开口相对;所述第一弧形槽两端所在直线与床体侧棱夹角范围为30°-45°;所述第二弧形槽两端所在直线与床体侧棱垂直;所述第一弧形槽靠近床体侧棱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二弧形槽两端连线的中垂线上。
优选地,所述第一弧形槽的弧度范围为45°-60°;所述第二弧形槽的弧度范围为30°-45°;所述第一弧形槽与第三弧形槽的尺寸相同;所述第一弧形槽弧形边所在圆直径与第二弧形槽弧形边所在圆直径相同。
优选地,所述限位装置的限位杆一端固定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一端固定插块。
优选地,所述第一弧形槽底部开设第一弧形槽道;所述第一弧形槽道两侧对应均布开设若干第一弧形槽口;所述第一弧形槽口与插块间隙匹配;所述限位块宽度大于第一弧形槽口的宽度。
优选地,所述第二弧形槽底部开设第二弧形槽道;所述第二弧形槽道两侧对应均布开设若干第二弧形槽口;所述第二弧形槽口与插块间隙匹配;所述限位块宽度大于第二弧形槽口的宽度。
优选地,所述第三弧形槽底部开设第三弧形槽道;所述第三弧形槽道两侧对应均布开设若干第三弧形槽口;所述第三弧形槽口与插块间隙匹配;所述限位块宽度大于第三弧形槽口的宽度。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弧形槽上的限位杆限位人体腿部、第二弧形槽上的限位杆限位人体腰腹部位、第三弧形槽限位人体脖颈部位,进而保持人体在刺穿床上正确的腰椎穿刺姿势;同时通过改变限位杆在第一弧形槽、第二弧形槽、第三弧形槽内的位置适配不同体型的患者,方便操作、减少患者痛苦;同时提高了腰椎穿刺治疗的效果、方便腰椎穿刺治疗、提高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韩锋;胡蓉;苏敏;刘路,未经韩锋;胡蓉;苏敏;刘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70238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