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易于调整布局的池塘生态集约化养殖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1705898.2 | 申请日: | 2018-10-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889149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24 |
发明(设计)人: | 田相利;李卫东;李金璐;姚兴锐;徐磊磊;朱彦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海洋大学;唐山海都水产食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K63/00 | 分类号: | A01K6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003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插槽 池塘生态 混凝土池 养殖系统 插槽组 集约化 底坑 本实用新型 上侧开口 隔离墙 挤压槽 池塘 围墙 隔水效果 竖直设置 位置处 养殖区 墙体 组装 隔离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易于调整布局的池塘生态集约化养殖系统,用于解决现有技中的用于隔离养殖区的墙体具有调整不方便的问题。上述易于调整布局的池塘生态集约化养殖系统,包括池塘、至少一组隔离墙和若干组的插槽组,所述池塘由混凝土池底和连接在所述混凝土池底的上方的围墙组构成,每组所述插槽组各包括两个插槽,各所述插槽分别竖直设置,各所述插槽分别开设在所述围墙上,所述混凝土池底在位于每个所述插槽下方的位置处各设有底坑,所述底坑呈上侧开口的长方体,位于同一组所述插槽组下方两个底坑之间连接有挤压槽,所述挤压槽呈上侧开口的长方体。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方便调整隔离墙的位置,易于组装,隔水效果良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易于调整布局的池塘生态集约化养殖系统。
背景技术
池塘生态集约化养殖系统主要是将具备特定生态功能的区块进行独立建设,然后通过水流在不同的功能区块之间流动,实现各个生态功能单元运行效率最大化和资源最优化配置。一般而言,池塘工业化生态养殖系统至少具备如下3个功能单元(可以根据当地水质、地理条件等决定增减功能单元):1、净化区:利用水生植物和微生物分解、吸收、利用水体中的营养物质;2、养殖区:高密度流水养殖鱼类,也可以灵活选择所要养殖的品种,进行品种搭配、轮捕轮放;3、鱼粪收集区:通过回收装置将养殖单元代谢产生的废弃物沉淀、浓缩抽出池塘,减轻池塘生态系统负荷。
在研究试验时,由于提前不知将养殖区的面积占比设计为多少最优,需要反复探索,而且在养殖过程中时常遇到需要更换养殖种类、调整养殖区大小的情况,若设计的养殖区面积偏大或偏小,则需要将原有的墙体拆除。而传统混凝土浇筑的墙体一旦成型后,若想重新布局养殖区的布局情况,只有将整个墙体毁损重建,无法重复利用,而且费时费力,养殖成本、人工成本和试验成本极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易于调整布局的池塘生态集约化养殖系统,用于解决现有技中的用于隔离养殖区的墙体拆除成本高、无法重复利用,调整不方便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易于调整布局的池塘生态集约化养殖系统,包括池塘、至少一组隔离墙和若干组的插槽组,所述池塘由混凝土池底和连接在所述混凝土池底的上方的围墙组构成,所述围墙组包括至少四面围墙,所述围墙组用于围挡蓄水,每组所述插槽组各包括两个插槽,各所述插槽分别竖直设置,各所述插槽分别开设在所述围墙上,所述插槽呈上侧、下侧和内侧分别开口的长方体,位于同一组所述插槽组中的两个插槽分布在两面相对设置的围墙上,所述混凝土池底在位于每个所述插槽下方的位置处各设有底坑,所述底坑呈上侧开口的长方体,位于同一组所述插槽组下方两个底坑之间连接有挤压槽,所述挤压槽呈上侧开口的长方体;
位于同一组所述隔离墙中,所述隔离墙包括第一水帘、第二水帘、两个拉紧柱和若干的挤压块,所述第一水帘和所述第二水帘相互平行,所述第一水帘的下端和所述第二水帘的下端分别位于所述挤压槽中,各所述挤压块分别插接在所述第一水帘和所述第二水帘之间,各所述挤压块的下端各插接在所述挤压槽中,相邻的两个所述挤压块在位于所述挤压槽以上的部分上形成透水口,所述挤压块的侧面的下端部分将所述第一水帘的下端部分和所述第二水帘的下端部分挤压在所述挤压槽的侧面上,两个所述拉紧柱分布在同一组所述插槽组的两个插槽中,所述拉紧柱的下端插接在所述底坑中,所述第一水帘的一端和所述第二水帘的一端各连接在其中一个所述拉紧柱上,所述第一水帘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水帘的另一端分别连接在另一个所述拉紧柱上。
进一步地,所述挤压块包括内芯和包裹在内芯四周的橡胶垫,内芯呈长方体。
进一步地,所述挤压块的上端连接有吊环。
进一步地,每个所述拉紧柱各包括底座、支撑柱组、顶盖和两个卷帘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海洋大学;唐山海都水产食品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海洋大学;唐山海都水产食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70589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魟鱼交配繁殖精准控制繁育池
- 下一篇:板式陶瓷膜鱼缸净化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