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长螺旋钻孔灌注桩桩顶标高测量控制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21709773.7 | 申请日: | 2018-10-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9353382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06 |
发明(设计)人: | 田万里;张荣;孟玲卫;刘波;杨帆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33/00 | 分类号: | E02D33/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唯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29 | 代理人: | 曾耀先 |
地址: | 200122 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国***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测量尺 桩顶标高 长螺旋钻孔灌注桩 测量控制器 钢筋笼 刻度线 尺体 套筒 本实用新型 水准仪 游标 测量 钢筋锚固 间隔标记 节约材料 向下位移 有效控制 灌注桩 可周转 轻便 成形 底端 滑移 施工 下放 监测 外部 移动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长螺旋钻孔灌注桩桩顶标高测量控制器,包括测量尺、套筒及水准仪,所述测量尺的尺体上成形有刻度线,所述尺体上间隔标记有表示所述刻度线距离的读数,所述测量尺上设有游标,所述游标沿所述尺体的长度方向滑移定位,所述套筒固定于所述测量尺的底端;令所述套筒套设于所述钢筋笼顶部的钢筋锚固端外部,所述测量尺随所述钢筋笼下放而向下位移,所述水准仪监测测量所述测量尺的刻度线以控制所述钢筋笼顶部与所述桩顶标高之间的距离。本实用新型长螺旋钻孔灌注桩桩顶标高测量控制器具有测量准确、移动轻便、可周转、施工便捷及造价便宜等优点,不但能有效控制灌注桩桩顶标高,提高施工速度,而且节约材料。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长螺旋钻孔灌注桩桩顶标高测量控制器。
背景技术
钻孔灌注桩是指在工程现场通过机械钻孔地基中形成桩孔,并在其中放置钢筋笼、浇筑混凝土而形成的桩,钻孔灌注桩是桩基加固的一种方式,通过打桩加大地基的承载能力,同时也可以用于边坡维护抵抗土方侧压力,防止土体位移,也可用做基坑围护结构。在钻孔灌注桩施工过程中,桩顶的实际标高高于设计值,将导致桩顶标高高于基础底标高,不利于基础施工;桩顶实际标高低于设计值,将导致桩顶预留钢筋锚入基础长度不满足规范要求(35d),达不到设计要求。为保证下道工序(基础)正常施工,必须保证钻孔灌注桩桩顶实际标高符合设计要求。
钻孔灌注桩桩顶标高实际控制点为钢筋笼标高,因此如何确保钢筋笼标高符合设计标高是钻孔灌注桩标高控制的实质所在。只有在保证好桩顶标高的前提下才有可能继续其他的工序施工。要保证桩顶标高的准确性首先要确定好地坪标高,然后根据地坪标高m及图纸设计桩顶标高n来确定现场施工所需测量器具的长度L≥=m-n,从而确定桩顶标高。在钢筋笼顶端距桩顶标高一米左右时,需要施工人员频繁地用测量器对桩顶的高度进行探测,若此时施工人员的责任心不到位,则很容易造成钢筋笼下得过深或浅,导致不满足设计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情况,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测量方便的长螺旋钻孔灌注桩桩顶标高测量控制器,解决现有的桩顶标高频繁测量不方便以及钢筋笼下的过深或过浅不满足设计要求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长螺旋钻孔灌注桩桩顶标高测量控制器,用于钢筋笼顶部与桩顶标高之间距离的测量,所述钢筋笼设于桩孔内,所述标高测量控制器包括:测量尺、套筒及水准仪,所述测量尺的尺体上成形有刻度线,所述尺体上间隔标记有表示所述刻度线距离的读数,所述测量尺上设有游标,所述游标沿所述尺体的长度方向滑移定位,所述套筒固定于所述测量尺的底端;
令所述套筒套设于所述钢筋笼顶部的钢筋锚固端外部,所述测量尺随所述钢筋笼下放而向下位移,所述水准仪监测测量所述测量尺的刻度线以控制所述钢筋笼顶部与所述桩顶标高之间的距离。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测量尺的上部设有把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刻度线的读数自所述测量尺的顶端至底端均匀增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测量尺的长度是150cm。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使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长螺旋钻孔灌注桩桩顶标高测量控制器采用工地常用的材料组装而成,具有测量准确、移动轻便、可周转、施工便捷及造价便宜等优点,不但能有效控制灌注桩桩顶标高,提高施工速度,而且节约材料;通过所述水准仪对所述钢筋笼下放过程中与桩顶标高之间的距离进行控制,防止钢筋笼下放过深或过浅不满足设计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长螺旋钻孔灌注桩桩顶标高测量控制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与部件的对应关系如下:
测量尺1;游标11;把手12;套筒2。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70977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后注浆止水钢板结构
- 下一篇:沉渣检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