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变速器的润滑分油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715947.0 | 申请日: | 2018-10-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962202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12 |
发明(设计)人: | 贾宝林;平子维;黄进;罗运江;吴志清;王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铁马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57/04 | 分类号: | F16H57/04 |
代理公司: | 重庆缙云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50237 | 代理人: | 王翔 |
地址: | 400050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变速器 弹性密封环 分油环 油泵 定位螺栓 本实用新型 分油装置 定位槽 旋转轴 外置 螺帽 变速器壳体 环形沟槽 紧密配合 润滑效果 圆形通孔 制造工艺 沉头孔 润滑油 散热 卡入 内置 排量 旋入 装配 配合 分配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变速器的润滑分油装置,包括分油环、定位螺栓和两个弹性密封环;所述两个弹性密封环分别套装在旋转轴的两个环形沟槽内;所述分油环套装在带有弹性密封环的旋转轴上;所述两个弹性密封环紧密配合在分油环的圆形通孔内;所述定位螺栓旋入分油环的沉头孔内,所述定位螺栓螺帽卡入变速器壳体的定位槽内,并与定位槽相配合;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代替了变速器的内置油泵装配在变速器内部,配合外置油泵,使得外置油泵全排量散热,同时实现了变速器各部件润滑油的精确分配,制造工艺性强、效率高、可靠性高,为变速器提供了良好的润滑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变速器分油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特种汽车变速器采用的是内置齿轮泵,如图1所示,其润滑油直接进入变速器润滑油道,其润滑油无法经散热器散热,由于特种汽车变速器所处空间相对密闭,因此采用内置齿轮泵的特种汽车变速器经常产生过热的现象。
因此,现有技术中需要一种代替变速器内置齿轮泵的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变速器的润滑分油装置,所述润滑分油装置安装在变速器壳体内部。所述变速器壳体上开有定位槽。所述变速器内部的旋转轴上有两个环形沟槽。所述两个环形沟槽位于旋转轴上旋转轴进油孔的两侧。
其特征在于:包括分油环、定位螺栓和两个弹性密封环。
所述两个弹性密封环上皆具有两个能够卡合的卡勾。所述两个弹性密封环分别套装在旋转轴的两个环形沟槽内。在弹性密封环套装在旋转轴上时,弹性密封环上的两个卡勾卡合。所述分油环呈圆盘状。所述分油环中心为圆形通孔。所述圆形通孔能够和旋转轴相配合。所述分油环内部有一个围绕圆形通孔的环形油腔。
所述分油环从外径面处开有一个分油环进油槽和一个分油环出油槽。所述分油环进油槽与所述环形油腔接通。所述分油环出油槽与所述环形油腔接通。
所述分油环的一个底面上开有一个沉头孔。所述沉头孔与环形油腔接通。
所述分油环通过圆形通孔套装在带有弹性密封环的旋转轴上。所述环形油腔正对旋转轴上的旋转轴进油孔。所述两个弹性密封环紧密配合在分油环的圆形通孔内。
所述定位螺栓旋入分油环的沉头孔内,所述定位螺栓螺帽卡入变速器壳体的定位槽内,并与定位槽相配合。在定位螺栓的螺帽卡入变速器壳体的定位槽时,所述分油环进油槽正对变速器壳体的进油槽,所述分油环出油槽正对变速器壳体上的出油槽。
进一步,所述分油环背向沉头孔的底面上有一个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环形油腔接通。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是毋庸置疑的,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代替了变速器的内置油泵装配在变速器内部,配合外置油泵,使得外置油泵全排量散热,同时实现了变速器各部件润滑油的精确分配,制造工艺性强、效率高、可靠性高,为变速器提供了良好的润滑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变速器内置齿轮泵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1;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2;
图4为弹性密封环的主视图;
图5为图4的侧视图;
图6为图4的局部放大图;
图7为弹性密封环的卡勾处于自由状态时的示意图。
图中:变速器壳体1、定位槽11、旋转轴2、环形沟槽21、旋转轴进油孔22、分油环3、圆形通孔31、环形油腔32、分油环进油槽 33、分油环出油槽34、沉头孔35、通孔36、定位螺栓4、弹性密封环5和卡勾51。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铁马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铁马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71594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