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动车座椅的防滑坐垫有效
申请号: | 201821721358.3 | 申请日: | 2018-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945020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01 |
发明(设计)人: | 董自恒;王瑞晨;石皋莲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扬明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C27/00 | 分类号: | A47C27/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新律师事务所 31272 | 代理人: | 翁德亿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坐垫本体 发泡层 坐垫 硅胶垫 本实用新型 加强支撑架 乘客臀部 粘接固定 动车 防滑 贴合 大腿 座椅 垫本体表面 乘客 安装背板 舒适度 滑动 靠背 垫槽 成型 配合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动车座椅的防滑坐垫,包括坐垫本体和固定该坐垫本体的安装背板,所述坐垫本体正面中部设置有贴合乘客臀部和大腿的硅胶垫,所述坐垫本体上成型有配合该硅胶垫的垫槽;所述坐垫本体由加强支撑架和粘接固定的第一发泡层和第二发泡层组成,所述第一发泡层位于所述第二发泡层上方,且所述第二发泡层粘接固定在所述加强支撑架顶部。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坐垫本体表面设置一贴合乘客臀部和大腿的硅胶垫,在调节靠背角度后,增加乘客与坐垫接触的摩擦力,防止乘客沿坐垫滑动,提高乘坐的舒适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动车座椅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动车座椅的防滑坐垫。
背景技术
动车是指采用动力分散原理驱动的列车,其区别于普通列车的驱动方式,因此速度更快、噪音更小、舒适度更高。动车组的运行速度在200-250km/h,高铁线路上的动车组运行速度在300km/h左右。
动车舒适度较高也依赖于舒适的坐乘体验,其中座椅为非常重要的功能部件。现有的动车座椅可调节背部支撑角度,且椅面较大,乘坐舒适。
本申请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调节动车座椅背靠角度后,由于人体与坐垫角度发生变化,导致乘客臀部与坐垫之间夹角减小,容易滑动,影响乘客的乘坐体验,降低了舒适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用于动车座椅的防滑坐垫,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调节动车座椅背靠角度后,由于人体与坐垫角度发生变化,导致乘客臀部与坐垫之间夹角减小,容易滑动,影响乘客的乘坐体验,降低了舒适度等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技术方案具有:能够通过在坐垫顶部架设一硅胶垫,提高乘坐的摩擦力,进而提高乘客的舒适度等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动车座椅的防滑坐垫,包括坐垫本体和固定该坐垫本体的安装背板,所述坐垫本体正面中部设置有贴合乘客臀部和大腿的硅胶垫,所述坐垫本体上成型有配合该硅胶垫的垫槽;
所述坐垫本体由加强支撑架和粘接固定的第一发泡层和第二发泡层组成,所述第一发泡层位于所述第二发泡层上方,且所述第二发泡层粘接固定在所述加强支撑架顶部。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发泡层外侧粘接套有皮质的外包套,且所述垫槽设置于该外包套上。
作为优选,所述垫槽底部粘接固定有橡胶材料的凸点,所述凸点在所述垫槽内侧均匀分布。
作为优选,所述硅胶垫上成型有透气孔,且所述硅胶垫铺设在所述垫槽内侧。
作为优选,所述加强支撑架为铝合金架,且所述加强支撑架通过螺栓连接所述安装背板。
作为优选,所述硅胶垫厚度为3mm-5mm。
作为优选,所述硅胶垫沿所述坐垫本体顶部中心延伸至该坐垫本体前侧边缘。
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坐垫本体表面设置一贴合乘客臀部和大腿的硅胶垫,在调节靠背角度后,增加乘客与坐垫接触的摩擦力,防止乘客沿坐垫滑动,提高乘坐的舒适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坐垫本体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扬明实业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扬明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72135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