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内置型弯管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821722069.5 | 申请日: | 2018-10-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903520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8 |
发明(设计)人: | 廖东亮;熊立贵;廖亮武;马英;王开元;吴克培;何满;刘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市精翔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9/05 | 分类号: | B21D9/05 |
代理公司: | 中山市铭洋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6 | 代理人: | 邹常友 |
地址: | 528414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竖直 连接管体 连接球体 弯管部 弯管设备 内置型 可挠 本实用新型 空心管体 竖直管体 弯管加工 圆滑 光滑度 内管壁 同轴度 中空的 轴连接 偏移 上端 保证 球体 脱出 受限 | ||
本实用新型一种内置型弯管设备,包括有竖直连接管体、第一连接球体和第二连接球体;所述竖直连接管体为中空的竖直管体,所述第二连接球体内置于竖直连接管体的上端且受限于竖直连接管体的内部不至于脱出,所述第二连接球体通过第一可挠轴与第一连接球体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球体的半径与竖直连接管体的半径一致。其包括竖直连接管体,并在竖直连接管体端部呈现了通过第一可挠轴连接的内、外双球体,在弯管加工时,既保证了弯管部能够顺畅、柔性地、圆滑地弯曲,又保证了弯管部的内管壁的光滑度,同时还保证了弯管部与竖直空心管体的同轴度,防止弯管部产生偏移,结构合理实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弯管加工工艺,尤其是指一种内置型弯管设备。
【背景技术】
弯管加工是目前常见的一种管道加工工艺,其借助夹紧块、弯管模具、挡料轮(或导板滑块)来完成弯管加工,一般分为滚弯式加工法和缠绕式加工法,中空的竖直管体在外力作用下屈服,并逐渐弧线弯曲。
在常年的弯管加工中,我们发现,由于竖直管道是在外力作用下屈服,其弯管部的内侧壁上不够光滑,布满皱褶,甚至不规则凸起,弯曲后的呈现出来的状态没有接近理想的要求,其次,弯管部的圆弧过渡较为僵硬,圆滑度不够,此外,弯管部的中心与竖直管道的中心容易产生偏离。
针对上述问题,申请人提出了一种解决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内置型弯管设备。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内置型弯管设备,包括有竖直连接管体、第一连接球体和第二连接球体;所述竖直连接管体为中空的竖直管体,所述第二连接球体内置于竖直连接管体的上端且受限于竖直连接管体的内部不至于脱出,所述第二连接球体通过第一可挠轴与第一连接球体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球体的半径与竖直连接管体的半径一致。
在进一步的改进方案中,还包括有设于竖直连接管体内腔的第四连接体及第二可挠轴,所述第四连接体为竖直结构,所述第二连接球的下端面固定连接于第四连接体的上端,所述第四连接体的下端通过第二可挠轴与竖直连接管体连接。
在进一步的改进方案中,所述第一可挠轴和第二可挠轴均为柔性的可产生形变的弹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其包括竖直连接管体,并在竖直连接管体端部呈现了通过第一可挠轴连接的内、外双球体,在弯管加工时,既保证了弯管部能够顺畅、柔性地、圆滑地弯曲,又保证了弯管部的内管壁的光滑度,同时还保证了弯管部与竖直空心管体的同轴度,防止弯管部产生偏移,结构合理实用。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 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2 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3 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4 为本实用新型的应用示意图一;
图5 为本实用新型的应用示意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的实施例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
附图所显示的方位不能理解为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具体保护范围,仅供较佳实施例的参考理解,可以图中所示的产品部件进行位置的变化或数量增加或结构简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市精翔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未经中山市精翔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72206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型钢限位输送机构
- 下一篇:一种弯头生产用推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