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屏下指纹识别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1724450.5 | 申请日: | 2018-10-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91828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30 |
发明(设计)人: | 李俊佑;傅旭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印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张晓霞;臧建明 |
地址: | 中国香港尖沙咀河内道*** | 国省代码: | 中国香港;8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滤光元件 带通 图像感测元件 指纹识别系统 显示元件 波长 本实用新型 光学镜头 感测 待识别物 光束通过 指纹识别 反射 传递 配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屏下指纹识别系统,包括图像感测元件、显示元件、光学镜头以及带通滤光元件。带通滤光元件配置于图像感测元件与显示元件之间。待识别物反射初始光束以形成感测光束,感测光束通过显示元件、光学镜头及带通滤光元件而传递至图像感测元件。带通滤光元件允许特定波长范围的光通过。特定波长范围与初始光束的波长范围部分地重叠。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屏下指纹识别系统能够使指纹识别效果更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屏下指纹识别系统。
背景技术
由于行动支付的兴起,因而生物识别的需求急速膨胀,而生物识别技术又可区分为指纹识别技术、虹膜识别技术、DNA识别技术等。考量效率、安全与非侵入性的需求,指纹识别已逐渐成为生物识别的主流技术。
目前指纹识别技术中,又以屏下指纹识别(Fingerprint on display,FOD)为各家厂商积极研发的,屏下指纹识别可进一步去除实体按键,将指纹识别的感测元件直接设置于显示元件的下方,可以达到更高的屏占比,是现今窄边框的显示装置追求的目标。
由于屏下指纹识别相较于传统的电容式指纹识别,感测光束在进入感测元件时,需经过显示元件及多个光学膜层,因而进入图像感测元件的光强度变得非常微弱,故通常需通过信号放大的技术手段来提高成像的品质,以提高指纹识别的成功率。
然而,因图像感测元件中心区域与周边区域接收到的光强度存落差,造成在进行信号放大处理时光强度较强的区域信号过于饱和,因而损失部分信号的细节,导致感测品质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屏下指纹识别系统,指纹识别效果佳。
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屏下指纹识别系统,包括图像感测元件、显示元件、光学镜头以及带通滤光元件。图像感测元件配置于显示元件的下方。光学镜头配置于图像感测元件与显示元件之间。带通滤光元件配置于图像感测元件与显示元件之间。待识别物设置于显示元件上。初始光束入射待识别物,待识别物反射初始光束以形成感测光束,感测光束通过显示元件、光学镜头及带通滤光元件而传递至图像感测元件。带通滤光元件允许特定波长范围的光通过。所述特定波长范围与初始光束的波长范围部分地重叠。
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初始光束的波长介于λL1至λL2的范围,感测光束包括第一子光束,第一子光束与带通滤光元件的法线的入射角θ1实质上为0o,带通滤光元件具有对第一子光束的第一滤光频谱,第一滤光频谱在波长λF11及波长λF12所对应的穿透率为50%,波长λF11小于波长λF12,而λL1≤λF11<λL2。
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带通滤光元件配置于图像感测元件与光学镜头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带通滤光元件配置于显示元件与光学镜头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感测光束还包括第二子光束,第二子光束与带通滤光元件的法线的入射角θ2大于第一子光束与带通滤光元件的法线的入射角θ1,带通滤光元件具有对第二子光束的第二滤光频谱,第二滤光频谱在波长λF21及波长λF22所对应的穿透率为50%,波长λF21小于波长λF22,λF21<λF11。
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λL1≤λF21<λF11。
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λF21<λL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印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印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72445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无人车定位的二维码扫描可伸缩装置
- 下一篇:一种人脸识别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