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真空助力器真空供给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1730036.5 | 申请日: | 2018-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90085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1 |
发明(设计)人: | 唐凯;曾明;周代梁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汽菲亚特克莱斯勒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T13/52 | 分类号: | B60T13/52;B60T17/00 |
代理公司: | 长沙朕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13 | 代理人: | 钟声 |
地址: | 410000 湖南省***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真空泵 真空助力器 空气滤清器 三通阀 连通 真空供给 本实用新型 单向阀 吸气口 指向 使用寿命 排气口 发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真空助力器真空供给结构,包括真空助力器,还包括真空泵和三通阀,所述三通阀的三个端口分别与真空助力器、真空泵的吸气口以及发动机上安装的空气滤清器连通,所述真空泵的排气口与空气滤清器连通;连通所述真空泵的吸气口和三通阀的端口的管路上设有指向真空泵的第一单向阀;连通所述空气滤清器和三通阀的端口的管路上设有指向空气滤清器的第二单向阀。本实用新型的真空助力器真空供给结构具有真空度高、结构简单和延长真空泵使用寿命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辆制动部件的供给结构,尤其涉及一种真空助力器真空供给结构。
背景技术
常规的真空助力器的真空供给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用真空助力器的真空管连接发动机进气歧管,但是这种真空供给形式的最高真空度受限于发动机的进气歧管压力,一般在-67Kpa左右,并且随着海拔升高,这个压力还会逐渐变小,影响制动性能。另外一种真空供给形式是用真空泵独立给真空助力器供给真空,但是由于真空泵内部的叶片和电机电刷易磨损,使得工作寿命有限,难以与整车全生命周期相搭配,使汽车每使用一段时间就需要单独更换真空泵,造成使用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真空度高、结构简单和延长真空泵使用寿命的真空助力器真空供给结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真空助力器真空供给结构,包括真空助力器,还包括真空泵和三通阀,所述三通阀的三个端口分别与真空助力器、真空泵的吸气口以及发动机上安装的空气滤清器连通,所述真空泵的排气口与空气滤清器连通;连通所述真空泵的吸气口和三通阀的端口的管路上设有指向真空泵的第一单向阀;连通所述空气滤清器和三通阀的端口的管路上设有指向空气滤清器的第二单向阀。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连通所述真空助力器和三通阀的端口的管路上设有真空度传感器。
连通所述真空助力器和三通阀的端口的管路上设有指向三通阀的第三单向阀。
连通所述空气滤清器和真空泵的排气口的管路包括橡胶管和尼龙管,所述橡胶管的一端与真空泵的排气口连通,另一端与尼龙管的端部连通,尼龙管的另一端与空气滤清器连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本实用新型的真空助力器真空供给结构,包括一个三通阀,三通阀的三个端口分别与真空助力器、真空泵的吸气口以及发动机上安装的空气滤清器连通,且真空泵的排气口与空气滤清器连通。三通阀用以保证真空助力器有两个真空源,一个来自与空气滤清器连通的发动机,一个来自真空泵,真空泵的可输出负压大于发动机的可输出负压,因此在发动机达到最大可输出负压以前,真空泵作为辅助的存在可以加快真空恢复的速度;而发动机达到最大可输出负压后,真空泵还可以继续输出负压直到达到真空泵本身的最大可输出负压。因此,本申请的供给结构由于兼具真空泵和发动机两个真空源,不仅抽真空速度大大加快,真空度也更加高,同时还延长了真空泵的使用寿命;此外,真空泵的排气口与空气滤清器连通,还大大降低了噪声污染,兼具环保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真空助力器真空供给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例说明:1、真空助力器;11、真空度传感器;2、真空泵;21、第一单向阀;22、橡胶管;23、尼龙管;3、三通阀;31、第三单向阀;4、空气滤清器;41、第二单向阀。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汽菲亚特克莱斯勒汽车有限公司,未经广汽菲亚特克莱斯勒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73003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