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梯田坡面水土保持用保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732431.7 | 申请日: | 2018-10-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904012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8 |
发明(设计)人: | 郭灵辉;贺拿;马守臣;王锐;张孟孟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D17/20 | 分类号: | E02D17/20;E02B11/00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汇诚永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60 | 代理人: | 顾一明 |
地址: | 454150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梯田 截流 中心柱 坡面 保护装置 保护单元 网孔 水土保持 水土保持效果 本实用新型 防水材料层 凹形底面 横向布置 横向排列 梯形坡面 交界处 连接段 凹形 垮塌 损毁 溢流 雨水 抵抗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梯田坡面水土保持用保护装置,包括若干个沿着梯田坡面交界处横向排列的保护单元,每个保护单元均包裹一个横向布置的中心柱,所述的中心柱上方和下方均设有截流促渗带,所述的中心柱和截流促渗带外表面均包裹防水材料层,所述的截流促渗带依次由连接段、促渗段和截流段组成,所述的促渗段为凹形且凹形底面设有渗透网孔,所述的渗透网孔下方设有渗透管道,所述的渗透管道插入梯形坡面内部。该装置可以抵抗梯田内水流对田坎的冲击,避免因为雨水溢流引起的水流下泄,从而引起田坎垮塌、梯田损毁的现象,提高梯田的水土保持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土保持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梯田坡面水土保持用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梯田是在在丘陵山坡地上沿等高线方向修筑的条状阶台式或波浪式断面的田地。是治理坡耕地水土流失的有效措施,蓄水、保土、增产作用十分显著。梯田的通风透光条件较好,有利于作物生长和营养物质的积累。按田面坡度不同而有水平梯田、坡式梯田、复式梯田等。梯田的宽度根据地面坡度大小、土层厚薄、耕作方式、劳力多少和经济条件而定,和灌排系统、交通道路统一规划。修筑梯田时宜保留表土,梯田修成后,配合深翻、增施有机肥料、种植适当的先锋作物等农业耕作措施,以加速土壤熟化,提高土壤肥力。水平梯田是黄土丘陵沟壑区主要的坡面治理工程,也是主要的基本农田,区内自然特点是坡陡沟深、暴雨集中、侵蚀剧烈、产沙集中,水土流失严重,水平梯田是该区主要的坡面治理工程,也是主要的基本农田。坡地修成水平梯田后,可以大大改善土壤的水分、养分状况,增加保水、保土、保肥能力,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提高作物产量,水平梯田的田坎侧坡是水平梯田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影响水平梯田的稳定,而且影响田坎占地的多少,所以一般都比较陡立。黄土是一种特殊的第四纪大陆松散堆积物,性质特殊。黄土在干燥时具有较高的强度,而遇水后表现出明显的湿陷性。降雨后,田面上产生的径流要排泄,所以,在梯田的边侧修筑有排水沟,由于田面面积大多为几百m2,所以田面上的排水沟一般直接在黄土上修筑而成,径流汇集后流到低一级的田面,在径流流动过程中必须要经过田坎,由于田坎也为黄土土质,因此,水流下泄过程中,冲刷田坎导致田坎下部掏空,从而引起田坎垮塌,随后续水流持续作用,田坎损毁程度逐步扩展,最终引起梯田损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梯田坡面水土保持用保护装置,该装置可以抵抗梯田内水流对田坎的冲击,避免因为雨水溢流引起的水流下泄,从而引起田坎垮塌、梯田损毁的现象,提高梯田的水土保持效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梯田坡面水土保持用保护装置,包括若干个沿着梯田坡面交界处横向排列的保护单元,每个保护单元均包裹一个横向布置的中心柱,所述的中心柱上方和下方均设有截流促渗带,所述的中心柱和截流促渗带外表面均包裹防水材料层,所述的截流促渗带依次由连接段、促渗段和截流段组成,所述的促渗段为凹形且凹形底面设有渗透网孔,所述的渗透网孔下方设有渗透管道,所述的渗透管道插入梯形坡面内部,所述的渗透管道上设有若干个出水孔,所述的连接段和截流段外表面均设有截流陡坡,所述的连接段分别与中心柱上下端连接固定,所述的中心柱内部设有横向贯通的排水孔,所述的中心柱外表面设有若干个进水孔,所述的中心柱上进水孔与内部的排水孔连通,所述的排水孔延伸到排水沟内部,所述的保护单元之间均设有连接装置,所述的连接装置包括密封带、嵌入防水带和弧形挡板,所述的嵌入防水带位于密封带下方,所述的嵌入防水带和密封带下端均与弧形挡板固定连接。
进一步,所述的保护单元横向宽度为20-30厘米。
进一步,所述的嵌入防水带嵌入到相邻保护单元水平接触位置内部。
进一步,所述的连接段、促渗段和截流段内表面形状与梯形坡面形状相配合,所述的中心柱卡在相邻上下梯田坡面交界处。
与已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理工大学,未经河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73243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对接拼装杆件骨架护坡结构
- 下一篇:一种水利施工围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