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石化氢系统氢压机无级气量调节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735560.1 | 申请日: | 2018-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9244796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13 |
发明(设计)人: | 张华;陶嵘;崔楠;业丛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B49/22 | 分类号: | F04B49/22;F04B49/06 |
代理公司: | 上海恒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1317 | 代理人: | 张宁展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油压 电源模块 防爆外壳 密封机构 双缓冲 卸荷杆 无级气量调节装置 本实用新型 高速电磁阀 安全电压 缓冲腔 氢系统 氢压机 吸气阀 回油 进油 石化 保障安全性 回油系统 结构整合 归位 响应 顶出 缓冲 冲击力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石化氢系统氢压机无级气量调节装置,包括防爆外壳、采用DCV24V安全电压的控制与电源模块、高速电磁阀、进油模块、油压双缓冲机构、缓冲腔、卸荷杆、吸气阀、回油模块和密封机构,所述控制与电源模块、高速电磁阀、进油模块、油压双缓冲机构、缓冲腔、卸荷杆、吸气阀、回油模块和密封机构均位于防爆外壳的内部。本实用新型将所有结构整合,在整个过程中的响应时间为5‑8ms,响应速度快且性能可靠,采用DC24V安全电压的控制和电源模块,保障安全性,油压双缓冲机构介入进回油系统,从而控制卸荷杆的顶出和归位运动的冲击力得到有效的缓冲,进一步通过防爆外壳与密封机构的使用,保证了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氢压机无级气量调节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石化氢系统氢压机无级气量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石化企业的氢系统是炼油主要工艺,其往复式氢压机是核心设备之一,无级气量调节装置需要响应氢压机的300转/分钟的动作频率,在每秒钟5次以上活塞往复的情况下本装置需要在10毫秒(活塞单次压缩行程)内对压缩机的进气阀进行有效开关控制,从而实现气量的无级控制,在如此快速运动的环境下一般的技术难以达到有效、精确的控制并稳定机组运行,且氢气环境下的防爆要求高等问题也是无级气量调节装置面临的开发和设计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石化氢系统氢压机无级气量调节装置,能有效提高氢压机的运行效率及稳定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石化氢系统氢压机无级气量调节装置,包括防爆外壳、采用DCV24V安全电压的控制与电源模块、高速电磁阀、进油模块、油压双缓冲机构、缓冲腔、卸荷杆、吸气阀、回油模块和密封机构,所述控制与电源模块、高速电磁阀、进油模块、油压双缓冲机构、缓冲腔、卸荷杆、吸气阀、回油模块和密封机构均位于防爆外壳的内部,所述密封机构位于包括防爆外壳边缘部用于对装置进行密封,所述高速电磁阀、卸荷杆和吸气阀同轴安装,所述卸荷杆与防爆外壳之间活动连接,所述进油模块与回油模块相对应。
优选的,所述控制与电源模块与高速电磁阀之间电连接。
优选的,所述卸荷杆的端部与吸气阀的端部接触。
本实用新型中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控制和电源模块检测到氢压机飞轮的转动信号以及现场DCS的输出信号控制高速电磁阀的打开时间及打开时间,从而保证进油模块的供油提供液压,油压双缓冲机构保障供油的压力行程能够安全有效的顶出卸荷杆;而控制和电源模块再次给出关闭高速电磁阀的动作信号,控制高速电磁阀的关闭,将液压油通过回油模块和缓冲腔回油,卸荷杆归位,整个过程中的响应时间为5-8ms,响应速度快且性能可靠,采用DCV24V安全电压的控制和电源模块,保障安全性,油压双缓冲机构介入进回油系统,从而控制卸荷杆的顶出和归位运动的冲击力得到有效的缓冲,进一步通过防爆外壳与密封机构的使用,保证了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防止油泄露。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石化氢系统氢压机无级气量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防爆外壳、2控制与电源模块、3高速控制阀、4进油模块、5油压双缓冲机构、6缓冲腔、7卸荷杆、8吸气阀、9回油模块、10密封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73556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软管泵压力的调节装置
- 下一篇:一种PH值检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