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牵引器载荷传感器及牵引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21738714.2 | 申请日: | 2018-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87517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6 |
发明(设计)人: | 孙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L1/16 | 分类号: | G01L1/16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2 | 代理人: | 王立民;周放 |
地址: | 23060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牵引器 载荷传感器 传感器本体 磨损环 绝缘 压电材料层 本实用新型 线路插接口 导线连接 电压信号 固定螺栓 上下电极 安装孔 牵引销 下电极 电极 挂车 载重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牵引器载荷传感器,包括传感器本体及与传感器本体通过导线连接的线路插接口;传感器本体上设置有固定螺栓安装孔及U型开口;传感器本体包括压电材料层、上绝缘磨损环层、下绝缘磨损环层、上电极及下电极。本技术方案通过牵引器载荷传感器结构,牵引销压在牵引器载荷传感器的上绝缘磨损环层上,随着挂车的载重的变化,牵引器载荷传感器所承受的载荷也相应发生变化,从而作用于压电材料层上,并通过牵引器载荷传感器的上下电极间形成对应变化的电压信号,从而可以反应出牵引器所承受的载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载重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牵引器载荷传感器及牵引器
背景技术
牵引车01通过牵引器03和牵引销04相互配合连接,从而实现牵引车和挂车02的结合。在使用过程中,挂车会将其载荷分摊到牵引器上,因此,牵引器的载荷为挂车载重减去压在挂车后轮上的载荷,如图1所示。
现有技术中的牵引器结构如图2所示,设置有和牵引销04配合连接的安装孔031。牵引销及牵引销与牵引器配合如图3和图4所示。目前在牵引车研发时,通常根据挂车吨位和牵引车的力学受力结构来计算挂车分摊在牵引器上的载荷G,而无法实时准确的测量牵引器上实际承受的载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牵引器载荷传感器及牵引器,以解决进行牵引车研发时无法准确测量牵引器实际承受的载荷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牵引器载荷传感器,包括传感器本体及与所述传感器本体通过导线连接的线路插接口;
所述传感器本体上设置有固定螺栓安装孔及U型开口;
所述传感器本体包括压电材料层、上绝缘磨损环层、下绝缘磨损环层、上电极及下电极;
所述上绝缘磨损环层及所述下绝缘磨损环层分别设置于所述压电材料层的下表面和下表面;
所述上电极设置于所述压电材料层边缘的上表面,且通过导线与所述线路插接口连接;
所述下电极设置于所述压电材料层边缘与所述上电极相对的下表面,且通过导线与所述线路插接口连接。
所述上绝缘磨损环层与所述上电极相对位置设置有L型缺口,所述上电极位于所述L型缺口与所述压电材料层上表面所形成的空间内。
所述下绝缘磨损环层与所述下电极相对位置设置有L型缺口,所述下电极位于所述L型缺口与所述压电材料层下表面所形成的空间内。
一种牵引器,包括牵引器本体、牵引销及上述任一项的牵引器载荷传感器,在所述牵引器本体上设置有安装孔及牵引销安装孔;
所述牵引器载荷传感器固定于所述牵引器本体上,且所述牵引器载荷传感器的U型开口与所述牵引销安装孔相对应;所述牵引销通过所述U型开口安装于所述牵引销安装孔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技术方案通过牵引器载荷传感器结构,牵引销压在牵引器载荷传感器的上绝缘磨损环层上,随着挂车的载重的变化,牵引器载荷传感器所承受的载荷也相应发生变化,从而作用于压电材料层上,并通过牵引器载荷传感器的上下电极间形成对应变化的电压信号,从而可以反应出牵引器所承受的载荷。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牵引车和挂车结合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牵引器结构示意图;
图3为牵引销结构示意图;
图4为现技术牵引器和牵引销配合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牵引器载荷传感器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A-A剖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73871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安全系数高的压电传感器
- 下一篇:薄膜压力传感器及交互按摩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