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边叠合梁后张法预应力装配路面有效
申请号: | 201821740112.0 | 申请日: | 2018-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91942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2 |
发明(设计)人: | 高路恒;杨化奎;温巍;孟翔;王斯海;潘雪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E01C7/32 | 分类号: | E01C7/32;E01C7/18;E01C11/20;E01C11/26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奇智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40 | 代理人: | 任毅 |
地址: | 2260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叠合板 面层 叠合梁 沥青层 预应力装配 桁架筋 顶面 后浇混凝土层 张拉预应力筋 本实用新型 道路工程 道路面层 吊装施工 施工水平 现场施工 预留孔道 预应力筋 钢筋锚 上表面 下表面 穿孔 底端 锚具 浇筑 装配 混凝土 基层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边叠合梁后张法预应力装配路面,包括面层,所述面层上表面设置有沥青层,且所述沥青层与所述沥青层固定连接,所述面层下表面设置有基层,且所述基层与所述面层固定连接,所述面层内部底端设置有叠合板,且所述叠合板与所述面层固定连接;在叠合板顶面设有L型槽和桁架筋,叠合板两端分别设有叠合梁,桁架筋钢筋锚入叠合梁内部,现场施工安装时,先进行预留孔道的固定和预应力筋的穿孔工作,然后在叠合板顶面后浇混凝土层将叠合板和叠合梁浇筑以形成预应力整体道路面层,待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张拉预应力筋并采用锚具固定,使得路面吊装施工速度快,可提高道路工程装配化高效施工水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道路构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边叠合梁后张法预应力装配路面。
背景技术
随着新建筑技术和材料的不断发展与进步,预制装配式建筑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许多建筑工业化发达的国家,预制装配式建筑经历了长期的实验和应用,现代化的预制装配式建筑产品已经可以高度集成建筑的各种功能,而且建筑的形式和构件非常精致。我国建设需求量大、建设速度快,很有必要发展预制装配式建筑,并逐步拓宽装配化施工水平的应用范围,尤其是道路装配施工技术问题,有效解决传统道路施工对交通的影响。
原有的路面的浇筑的工程量比较大,导致路面的施工速度比较慢,延长了施工的完成时间,使得道路工程装配化高效施工水平受到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边叠合梁后张法预应力装配路面,具有吊装施工速度快和节省工期的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双边叠合梁后张法预应力装配路面,包括面层,所述面层上表面设置有沥青层,且所述沥青层与所述沥青层固定连接,所述面层下表面设置有基层,且所述基层与所述面层固定连接,所述面层内部底端设置有叠合板,且所述叠合板与所述面层固定连接,所述叠合板外侧设置有叠合梁,且所述叠合梁与所述叠合板固定连接,所述叠合板顶端设置有桁架筋,且所述桁架筋与所述叠合板固定连接,所述叠合板上表面设置有后浇混凝土层,且所述后浇混凝土层与所述叠合板固定连接,所述桁架筋顶端设置有预应力筋,且所述预应力筋与所述桁架筋固定连接,所述预应力筋内部贯穿有预留孔道,且所述预留孔道与所述预应力筋固定连接,所述基层上表面靠近所述面层下方设置有碳纤维发热层,且所述碳纤维发热层与所述基层固定连接,所述碳纤维发热层上表面设置有导热层,且所述导热层与所述碳纤维发热层固定连接,所述后浇混凝土层外侧上的设置有锚具,且所述锚具与所述后浇混凝土层固定连接。
为了将叠合板和叠合梁之间进行很好的配合,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叠合梁设置有两个,且所述叠合梁分别固定在所述叠合板的左右两端。
为了加强预应力筋的强度,提高路面的承载能力,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预应力筋的形状为拱形状,且所述预应力筋的底端是凸出的。
为了将叠合板和叠合梁之间进行更好的浇筑,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叠合板上表面的左右两端均设置有叠合板端头L型槽。
为了将沥青层与面层稳定的固定在一起,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沥青层的底端设置有粘接层,且所述沥青层与所述面层通过所述粘接层粘接固定。
为了将叠合梁和桁架筋进行固定,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桁架筋在端头处的钢筋穿过所述叠合梁上部外伸钢筋内部,锚入长度为五百毫米,锚入长度若不够,可设置直角弯勾锚入。
为了将预留孔道固定的更加的牢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预留孔道采用金属波纹管,现场安装时采用马凳筋固定其位置,必要时可将马凳筋与所述桁架筋焊接牢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未经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74011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