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织造车间温湿度自动调节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1741444.0 | 申请日: | 2018-10-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93414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03 |
发明(设计)人: | 韩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市立笙纺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3/14 | 分类号: | F24F3/14;F24F5/00;F24F11/89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8211 广东省佛***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织造 湿度自动调节系统 车间 本实用新型 蒸馏水 温湿度调节系统 综合生产成本 纺织企业 蒸汽产生 自动调控 消耗 水电 维护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温湿度调节系统,尤其涉及一种织造车间温湿度自动调节系统。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织造车间温湿度自动调节系统,对织造车间中使用蒸汽产生的蒸馏水加以利用,来达到对织造车间内的温湿度进行有效的自动调控,降低原材料的消耗和设备的维护成本,减少纺织企业的水电的综合能耗,从而降低企业综合生产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温湿度调节系统,尤其涉及一种织造车间温湿度自动调节系统。
背景技术
在织造生产中,温湿度是否合理对纺织企业正常生产的影响非常大,温湿度是常规的环境参数中最难准确测量和控制,通常需要安排人员对车间内的温湿度表进行定时巡回查看,并对空调等相关设备进行相应的控制与调节,如果温湿度不合适,不仅影响织造效率,还会影响设备的使用守寿命和正常运转,增加对原材料的消耗和设备的维护成本。
当今,织造车间通常都是用空调系统来控制或调节织造车间内的温湿度,由于空调设备的能耗过高,在改善劳动条件的同时也为企业带来了较大的经济负担,其中织造车间空调系统设备一般耗电量占20%左右,耗水量占80%左右,而在使用浆纱、浆染、后整等设备的烘筒使用蒸汽时,会产生大量的蒸馏水,往往这些蒸馏水没能再加以利用,直接排出,造成资源浪费,若将这些蒸馏水加以利用,改善用空调系统来控制织造车间温湿度的方法,将直接减少纺织企业的综合能耗,从而有效的降低生产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织造车间温湿度自动调节系统,对织造车间中使用蒸汽产生的蒸馏水加以利用,来达到对织造车间内的温湿度进行有效的自动调控,降低原材料的消耗和设备的维护成本,减少纺织企业的水电的综合能耗,从而降低企业综合生产成本。
为此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织造车间温湿度自动调节系统,包括温湿度调节装置、中央控制装置、以及分布设置在生产车间内的温湿度传感器和排风口,所述的温湿度调节装置包括第一储水箱、第二储水箱、第一管道、第二管道、第三管道、回路水管、以及镶嵌在生产车间空调室外墙墙体中的纸墙和设在空调室内的鼓风机,所述的第一储水箱的进口端与外部设备产生的蒸馏水的管路相连,所述的第一储水箱的出口端通过第一管道与第二储水箱的第一进口端相连,所述的第二储水箱的第二进口端与第二管道的出口端相连,所述的第二储水箱的出口端通过第三管道与纸墙的进口端相连,所述的纸墙的出口端通过回路水管的出口端与第二储水箱的第三进口端相连,所述的第一管道上设有第一压控泵,所述的第一管道上设有与回路水管并联的第一阀门,所述的第二管道上设有第二阀门,所述的第三管道上设有第二压控泵,所述的回路水管上设有第三阀门,所述的中央控制装置的接收端与温湿度传感器信号发射端相连,所述的中央控制装置的指令传输端与第一压控泵、第二压控泵、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第三阀门和鼓风机的输出端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二储水箱内设有第一浮球阀和第二浮球阀,所述的第一浮球阀与第一管道的出口端相对应,所述的第二浮球阀与第二管道的出口端相对应。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二储水箱上设有溢水口,所述的溢水口为第一浮球阀和第二浮球阀浮动高度的最大值。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二管道为自来水或地下冷藏水管道。
进一步的,所述的回路水管上还设有排出管道,所述的排出管道的开合由第三阀门控制。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阀门、第二阀门和第三阀门均为自动式温度水位调节阀。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压控泵和第二压控泵上设有防干泵报警装置,所述的防干报警装置的水位检测端设在第二储水箱内部,并与中央控制装置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的纸墙为毛细渗透作用较强的复合纤维材料制成的,所述的纸墙上设有蜂窝状波纹通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市立笙纺织有限公司,未经佛山市立笙纺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74144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