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重质碳酸锌生产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744381.4 | 申请日: | 2018-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93381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03 |
发明(设计)人: | 张跃萍;曾庆海;龙珊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宝海微元再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1G9/00 | 分类号: | C01G9/00 |
代理公司: | 南昌青远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6123 | 代理人: | 刘爱芳 |
地址: | 337100***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调酸桶 碳酸锌 外部显示系统 搅拌机 传感器探头 酸液进料口 生产装置 本实用新型 二次氧化 合成反应 闪蒸干燥 一次氧化 原料信息 上端 搅拌轴 进料口 空压机 压滤机 产率 产能 底端 阀门 制备 堆积 置换 | ||
一种重质碳酸锌生产装置,包括:调酸桶、一次氧化桶、置换桶、二次氧化桶、合成反应桶、压滤机、空压机、闪蒸干燥、包装;其中:所述调酸桶的一侧设置进料口,调酸桶上端安装酸液进料口,所述酸液进料口的阀门与外部显示系统相连;所述调酸桶内部采用双桨搅拌机,双桨搅拌机的搅拌轴底端安装了传感器探头,调酸桶内的原料信息由传感器探头输送到外部显示系统;通过本实用新型制备的碳酸锌产率增加了8%‑10%,产能增加50%‑55%,碳酸锌的堆积密度达到0.8g/L以上。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重质碳酸锌生产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碳酸锌已被广泛应用于化工、国防、肥料、选矿、制药、橡胶、电子、印染剂、骨胶澄清剂及保护剂、电镀、防止果树病虫害及循环冷却水处理、粘胶纤维和尼龙纤维等领域,因此碳酸锌在我国经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碳酸锌在生产中诸多工序,其中可能涉及到高耗能、高污染的问题,而在目前的经济境况下,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已不适应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不符合国家相关节能减排的政策,同时高耗能、高污染也会增加企业的成本,破坏周边的环境,诸如在碳酸锌生产中,需要对其生产工程中的工艺条件进行严格控制,在现有技术中,企业所用到的生产工艺条件难以控制,操作复杂,致使在碳酸锌生产中质量不理想,而影响后续产品质量,因此有必要对上述问题予以解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适应现实需要,提供一种重质碳酸锌生产装置。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重质碳酸锌生产装置,包括:调酸桶1、一次氧化桶2、置换桶3、二次氧化桶4、合成反应桶5、压滤机6、空压机7、闪蒸干燥机8、包装9;其中:所述调酸桶1的一侧设置进料口,调酸桶1上端安装酸液进料口11,所述酸液进料口11的阀门与外部显示系统相连;所述调酸桶1内部采用双桨搅拌机12,双桨搅拌机12的搅拌轴底端安装了传感器探头13,调酸桶1内的原料信息由传感器探头13输送到外部显示系统;所述调酸桶1底部设置出料口接入进料泵与一次氧化桶2相连;所述一次氧化桶2、置换桶3、二次氧化桶4并排相连,桶与桶间相互连通,并在三个桶的上部位置分别安装有一次氧化剂进料口15、置换剂进料口16、二次氧化剂进料口17,所述一次氧化桶2的内壁设置有挡流板14;所述二次氧化桶4通过进液泵19和导管与合成反应桶5连接,所述合成反应桶5上部设置碱液进料口18,下端出口处设置压滤机6,所述压滤机6液体出口处设置空压机7,所述空压机7液体出口处设置闪蒸干燥机8,所述闪蒸干燥机8出料口设置包装9。
进一步的,所述一次氧化桶2、置换桶3、二次氧化桶4、合成反应桶5中内部设置有双桨搅拌机12,搅拌机的搅拌轴底部均设置传感器探头13,传感器探头13与外部控制系统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一次氧化剂进料口15、置换剂进料口16、二次氧化剂进料口17中的材料一次氧化剂、置换剂、二次氧化剂依次为除铁氧化剂、除镉置换剂、除锰氧化剂。
进一步的,所述各桶内的传感器探头13均包裹一层耐腐蚀材料。
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有效提供了一种重质碳酸锌生产装置,本装置具有高效、节能、环保、绿色的生产设备,智能控制系统单元能够保证设备运行安全、稳定、可靠;设备占地面积小,维护方便,运行费用低;通过本实用新型制备的碳酸锌产率增加了8%-10%,产能增加50%-55%,碳酸锌的堆积密度达到0.8g/L以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调酸桶,2一次氧化桶,3置换桶,4二次氧化桶,5合成反应桶,6压滤机,7空压机,8闪蒸干燥机,9包装,10进料口,11酸液进料口,12双桨搅拌机,13传感器探头,14挡流板,15一次氧化剂进料口,16置换剂进料口,17二次氧化剂进料口17,18碱液进料口,19进液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宝海微元再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西宝海微元再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74438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