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沼液深度处理及资源回收利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745314.4 | 申请日: | 2018-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92428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13 |
发明(设计)人: | 王媛媛;李钰;王建波;李磊刚;黄家隆;侯景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1B25/45;C02F103/20;C02F101/16;C02F101/10;C02F101/30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潘杰;冯超 |
地址: | 43007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出水管 资源回收利用 结晶反应 自然沉降 沉降池 沼液 本实用新型 污泥沉降池 深度处理 出料口 回流管 控制型 絮凝池 侧壁连接 达标排放 底部连接 回收利用 依次连接 池顶部 反应池 集水槽 磷元素 难溶性 侧壁 氮磷 隔室 去除 缺氧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沼液深度处理及资源回收利用装置,它包括依次连接的自然沉降池、结晶反应池、SFA/O反应池、污泥沉降池和絮凝池,自然沉降池上还连接有出水管,且出水管的一端插入自然沉降池底部,其另一端与结晶反应池顶部连接,结晶反应池底部开设有控制型结晶出料口,控制型结晶出料口正下方设置有集水槽,污泥沉降池底部设置有出水管,沉降池侧壁连接有沉降池回流管,沉降池回流管另一端与第一个缺氧隔室底部连接,絮凝池侧壁设置有上清出水管。本实用新型提高对沼液氮磷和难溶性COD的去除率、实现达标排放的同时进行了氮、磷元素的回收利用,实现了资源回收利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沼液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沼液深度处理及资源回收利用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我国畜牧业持续稳定发展。目前我国每年生产肉蛋奶 1.5亿多吨,产生畜禽粪污约38亿吨,仍有40%未有效处理和利用,给周边环境和居民生活带来不利的影响,已经成为当前农村环境治理的一大难题。2017年6月12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意见》,要求以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有机肥还田利用、沼气和生物天然气使用等指标为重点,建立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绩效评价考核制度,并将其纳入地方政府绩效评价考核体系。并提出明确目标:到2020年,建立科学规范、权责清晰、约束有力的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制度,构建种养循环发展机制,全国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75%以上,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95%以上、大规模养殖场提前一年达到 100%。这为养殖场废弃物的处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和目标。
养殖场粪污的处理方式为好氧堆肥、厌氧发酵、直接还田等方式,其中厌氧发酵是有机废弃物能源化利用的一种重要技术手段,可在处理有机废弃物的同时产生清洁能源,对缓解能源危机及治理环境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有机废弃物厌氧发酵产沼气的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沼液。规模化沼气工程在连续多年的运行过程中,不仅为所在地区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还产生了数十吨乃至数百吨沼渣、沼液,若不能妥善处置,势必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换言之,若不能实现沼渣、沼液的有效处理或利用,沼气工程将不再是环保工程而是污染工程。因此,如何实现低成本、高效率的沼渣、沼液减量处理已成为制约沼气工程发展的瓶颈。
另外,厌氧发酵对氨氮的去除能力较弱,水解酸化过程产生的大量的氨氮,在反应器中不断积累,高浓度的氨氮含量会影响厌氧消化后续产甲烷活动的进行,从而影响厌氧消化工艺的表现能力。并且禽畜粪便厌氧消化液如直接排放会对环境造成严重危害。例如,导致地表水水质恶化,引起水体的富营养化等等。
沼液还田是一种公认的低成本、资源化、减量化的沼液利用方式。但是,对于超过3万头养殖规模的养猪场而言,沼气发酵工程后产生的沼液量很大,由于储存设施不完善、农田分散且季节性耕种、沼液养分浓度相对较低等原因,农民田间施用积极性不高,就地消纳利用有一定难度;远距离输送能耗大、成本高,建设单位难以承受;随意排放则造成环境的二次污染。另外,不合理地施用沼液会导致硝酸盐及重金属的累积,从而对地表水和地下水造成严重的污染,所以,沼液还田无法对大型沼气工程产生的沼液进行有效、无污染的处理。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沼液中氮磷和色度去除效果差、成本高的技术问题,及沼液中可利用资源浪费等问题,提供了一种沼液深度处理及资源回收利用装置,利用该装置的方法简单、处理效果好、成本低,使净化后的沼液可以直接排放,有害物质的去除效率均达90%以上,同时将沼液中资源回收,制成有机肥还田,达到沼液深度处理及资源回收利用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农业大学,未经华中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74531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