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中医用可收刃的舌下取栓刀有效
申请号: | 201821745403.9 | 申请日: | 2018-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013089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10 |
发明(设计)人: | 赵婧彤;段修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春巿中心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3211 | 分类号: | A61B17/3211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诺兴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39 | 代理人: | 熊军 |
地址: | 130000 吉林省***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医用 可收刃 舌下 取栓刀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中医用可收刃的舌下取栓刀,包括刀柄,所述刀柄的前端贯穿开设通口,所述刀柄的刀身对称开设横槽,所述横槽的右端垂直开设卡槽,所述横槽与卡槽连通呈“T”字型结构,所述刀柄内安装圆柱,所述圆柱的右端对称凸起形成推块,所述推块伸出对应的横槽处,所述圆柱的左端一体连接刀刃,所述刀柄的尾端为封闭端,所述刀柄的尾端内安装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圆片,弹簧的另一端与刀柄的尾端固定连接,所述圆片与圆柱的右端贴合接触。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使用方便,主要是将取栓刀设计为可以收纳的结构,利用弹簧和刀刃本身,对收纳的刀刃进行封存保护,灵活性好,操作性强,简单便携又安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中医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中医用可收刃的舌下取栓刀。
背景技术
由于新陈代谢与磷脂比例失调,胆固醇、甘油三脂、自由基增多沉积在动脉血管内导致非细菌炎症,是动脉血管内出现粥样改变,内膜粗糙,其次由于关闭内膜粗糙及代谢物产生的不断增加,脂类代谢产物在粗糙面上从逐渐增厚,造成管颈狭窄或血流阻力增加,血管壁张力增大,血压升高,继发与血液有关的疾病,如高血压、心脑血管病、脑血栓和心肌梗塞等。
舌下取栓是中医的治疗方法之一,现有的取栓刀为两种,一体式和可拆卸式。但无论是一体式的取栓刀,还是可拆卸式的取栓刀,均存在刀刃外露的情况,由于刀刃锋利,在平时放置的时候需要格外的小心,避免误拿误伤,同时外露的刀刃,容易受到污染,存在卫生安全的问题,且不易携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取栓刀刀刃外露的缺陷,提供一种中医用可收刃的舌下取栓刀。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中医用可收刃的舌下取栓刀,包括刀柄,所述刀柄的前端贯穿开设通口,所述刀柄的刀身对称开设横槽,所述横槽的右端垂直开设卡槽,所述横槽与卡槽连通呈“T”字型结构,所述刀柄内安装圆柱,所述圆柱的右端对称凸起形成推块,所述推块伸出对应的横槽处,所述圆柱的左端一体连接刀刃,所述刀柄的尾端为封闭端,所述刀柄的尾端内安装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圆片,弹簧的另一端与刀柄的尾端固定连接,所述圆片与圆柱的右端贴合接触。
进一步的,所述通口位于刀柄前端的中分线上。
进一步的,所述圆柱与刀柄的内侧壁滑动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卡槽的两个端头处分别设有防转槽,所述推块与横槽、卡槽和防转槽分别滑动配合。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一种中医用可收刃的舌下取栓刀,结构合理,使用方便,主要是将取栓刀设计为可以收纳的结构,利用弹簧和刀刃本身,对收纳的刀刃进行封存保护,灵活性好,操作性强,简单便携又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中医用可收刃的舌下取栓刀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中医用可收刃的舌下取栓刀刀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中医用可收刃的舌下取栓刀的刀刃左侧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为:1-刀柄;2-通口;3-横槽;4-卡槽;401-防转槽;5-圆柱;6-推块;7-刀刃;8-弹簧;9-圆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春巿中心医院,未经长春巿中心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74540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