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浓度有机污水处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1748653.8 | 申请日: | 2018-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9161772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26 |
发明(设计)人: | 仝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道同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101/3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4101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调和 收集池 淤泥泵 高浓度有机污水处理系统 水池 超滤反渗透装置 污水收集池 底部连接 初沉池 二沉池 氧池 本实用新型 三通阀连接 水泵连接 水池安装 依次连接 中间水池 出水口 好氧池 厌氧池 液位计 溢流管 水泵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高浓度有机污水处理系统,包括通过管道依次连接的污水收集池、厌氧池、好氧池、初沉池、二沉池、中间水池、超滤反渗透装置,污水收集池包括第一收集池、第二收集池,第一收集池和第二收集池通过溢流管连接,初沉池底部连接第一淤泥泵,第一淤泥泵连接至好氧池,二沉池底部连接第二淤泥泵,第二淤泥泵连接至好氧池,还包括调和水池,调和水池安装调和水泵,调和水泵连接至第二收集池,超滤反渗透装置的出水口通过三通阀连接调和水池,调和水池内设有液位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浓度有机污水处理系统,具体涉及高浓度有机污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针对高浓度污水处理难度大的问题设计了本实用新型。
发明内容
为提高生产效率,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浓度有机污水处理系统,第一收集池和第二收集池通过溢流管连接,部分杂质在第一收集池内沉淀,可实现杂质的初步过滤,若需进一步提高效果,在溢流管出可设置滤网,第一收集池沉淀的杂质可通过第一收集池上的排渣口排出。同时设计了调和水池,用于稀释第二水池内污水的浓度,以便于后续的厌氧、好氧处理。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高浓度有机污水处理系统,包括通过管道依次连接的污水收集池、厌氧池、好氧池、初沉池、二沉池、中间水池、超滤反渗透装置,
污水收集池包括第一收集池、第二收集池,第一收集池和第二收集池通过溢流管连接,
初沉池底部连接第一淤泥泵,第一淤泥泵连接至好氧池,
二沉池底部连接第二淤泥泵,第二淤泥泵连接至好氧池,
还包括调和水池,调和水池安装调和水泵,调和水泵连接至第二收集池,超滤反渗透装置的出水口通过三通阀连接调和水池,
调和水池内设有液位计。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作为优选,调和水池上安装水龙头,该水龙头与市供水管道连通。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作为优选,初沉池底部还设有第三淤泥泵,第三淤泥泵连接淤泥池。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作为优选,二沉池底部还设有第四淤泥泵,第四淤泥泵连接淤泥池。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作为优选,淤泥池连接板框压滤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第一收集池和第二收集池通过溢流管连接,部分杂质在第一收集池内沉淀,可实现杂质的初步过滤,若需进一步提高效果,在溢流管出可设置滤网,第一收集池沉淀的杂质可通过第一收集池上的排渣口排出。同时设计了调和水池,用于稀释第二水池内污水的浓度,以便于后续的厌氧、好氧处理。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所示,高浓度有机污水处理系统,包括通过管道依次连接的污水收集池1、厌氧池2、好氧池3、初沉池4、二沉池5、中间水池6、超滤反渗透装置7。
污水收集池包括第一收集池11、第二收集池12,第一收集池和第二收集池通过溢流管连接。
初沉池底部连接第一淤泥泵41,第一淤泥泵连接至好氧池。
二沉池底部连接第二淤泥泵51,第二淤泥泵连接至好氧池。
还包括调和水池9,调和水池安装调和水泵91,调和水泵连接至第二收集池,超滤反渗透装置的出水口通过三通阀10连接调和水池。
调和水池内设有液位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道同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道同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74865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屠宰废水处理系统
- 下一篇:污水处理后的回用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