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污水处理后的回用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1749463.8 | 申请日: | 2018-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916177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26 |
发明(设计)人: | 仝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道同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4101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箱 中间水箱 中心水池 出水口 分隔板 侧壁 第一区域 管道连接 环状水箱 回用系统 净化水箱 溢流孔 污水处理 水生植物 本实用新型 污水排放口 第二区域 高度递减 水箱连接 相邻水箱 依次相连 周向路径 中心处 上端 分隔 滤网 首尾 下端 连通 指向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污水处理后的回用系统,包括中间水箱,中间水箱内设有分隔板,分隔板将所述的中间水箱分隔为第一区域以及与污水排放口连通的第二区域,分隔板的下端为滤网,第一区域上端设有出水口,出水口通过管道连接净化水箱,净化水箱由若干个水箱首尾依次相连形成的环状水箱,且相邻两个水箱共用一个侧壁,环状水箱中心处设有中心水池,与所述出水口通过管道连接的水箱为第一水箱,与第一水箱连接且与所述中心水池连接的水箱为末水箱,除第一水箱和末水箱共用的侧壁外,任两个相邻水箱共用的侧壁上均设置有溢流孔,在第一水箱指向末水箱的周向路径上,溢流孔所述的高度递减,中心水池内设有水生植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具体涉及污水处理后的回用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对污水处理,通常是处理后直接排放,对水资源来说,没有循环利用,造成了很大的浪费。
发明内容
为提高生产效率,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污水处理后的回用系统,通过设置分隔板,过滤掉水体中部分较大颗粒杂质,通过设计环状水箱,且溢流孔的高度递减,利用溢流的方式,水体流动平缓,便于沉淀,过滤水中的杂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污水处理后的回用系统,包括中间水箱,中间水箱内设有分隔板,分隔板将所述的中间水箱分隔为第一区域以及与污水排放口连通的第二区域,分隔板的下端为滤网,第一区域上端设有出水口,出水口通过管道连接净化水箱,净化水箱由若干个水箱首尾依次相连形成的环状水箱,且相邻两个水箱共用一个侧壁,环状水箱中心处设有中心水池,
与所述出水口通过管道连接的水箱为第一水箱,与第一水箱连接且与所述中心水池连接的水箱为末水箱,
除第一水箱和末水箱共用的侧壁外,任两个相邻水箱共用的侧壁上均设置有溢流孔,
在第一水箱指向末水箱的周向路径上,溢流孔所述的高度递减,
中心水池内设有水生植物。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作为优选,中心水池内设有滤芯,滤芯下端与中心水池底部螺接固定,滤芯上端为开口结构,且上端与中心水池的盖板固定连接,在所述的盖板上设置有水泵,水泵的水管穿过上盖插入滤芯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设置分隔板,过滤掉水体中部分较大颗粒杂质。
2、通过设计环状水箱,且溢流孔的高度递减,利用溢流的方式,水体流动平缓,便于沉淀,过滤水中的杂质。
3、中心水池内设置水生植物,利用植物的净化作用,对水体进行净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2所示,污水处理后的回用系统,包括中间水箱1,中间水箱内设有分隔板13,分隔板将所述的中间水箱分隔为第一区域12以及与污水排放口连通的第二区域11,分隔板的下端为滤网14,第一区域上端设有出水口,出水口通过管道连接净化水箱2,净化水箱由若干个水箱首尾依次相连形成的环状水箱,且相邻两个水箱共用一个侧壁25,环状水箱中心处设有中心水池23,
与所述出水口通过管道连接的水箱为第一水箱21,与第一水箱连接且与所述中心水池连接的水箱为末水箱22,
除第一水箱和末水箱共用的侧壁外,任两个相邻水箱共用的侧壁上均设置有溢流孔,
在第一水箱指向末水箱的周向路径上,溢流孔所述的高度递减,
中心水池内设有水生植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道同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道同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74946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浓度有机污水处理系统
- 下一篇:装配式A/O池及装配式污水处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