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重症昏迷患者肢体护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753661.1 | 申请日: | 2018-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9075375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09 |
发明(设计)人: | 赵晓华;常志红;罗乾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H1/02 | 分类号: | A61H1/02;A61G7/015;A61G7/05 |
代理公司: | 北京权智天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38 | 代理人: | 王新爱 |
地址: | 450007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底板 腿部 锻炼 锻炼装置 昏迷 本实用新型 护理装置 患者肢体 支撑板 配合 医疗器械领域 支撑板转动 底板中部 滑动连接 患者护理 升降装置 转动连接 竖直 | ||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重症昏迷患者肢体护理装置,包括底板,底板上方设有顶板,底板中部竖直设有与顶板相配合的支撑板;所述顶板包括腿部顶板和与支撑板转动连接的身体顶板,底板上设有与身体顶板相配合的升降装置;所述底板上设有锻炼装置,腿部顶板上设有与锻炼装置相配合的锻炼区,锻炼区内设有与锻炼装置相配合的锻炼带,锻炼带靠近支撑板的一端与腿部顶板转动连接,锻炼带另一端与腿部顶板滑动连接,本实用新型有效的解决了重症患者和昏迷患者护理过程对患者锻炼困难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涉及一种肢体护理装置,具体涉及一种重症昏迷患者肢体护理装置。
背景技术
重症患者和昏迷患者不能自行支配肢体动作,由于长时间卧床,容易造成患者血流不畅,影响患者的恢复效果;这就需要医护人员或家属定期的对患者进行按摩护理以及肢体进行锻炼,促进身体的血液循环,加快疾病的康复;长时间的卧床也造成身体压疮,需要医护人员或家属定期更换衣服及床褥,大大增加了医护人员及家属的劳动强度。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重症昏迷患者肢体护理装置,有效的解决了重症患者和昏迷患者护理过程对患者锻炼困难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重症昏迷患者肢体护理装置,包括底板,底板上方设有顶板,底板中部竖直设有与顶板相配合的支撑板;所述顶板包括腿部顶板和与支撑板转动连接的身体顶板,底板上设有与身体顶板相配合的升降装置;所述底板上设有锻炼装置,腿部顶板上设有与锻炼装置相配合的锻炼区,锻炼区内设有与锻炼装置相配合的锻炼带,锻炼带靠近支撑板的一端与腿部顶板转动连接,锻炼带另一端与腿部顶板滑动连接;所述锻炼装置包括底座,底座靠近支撑板的一端竖直设有定位板,定位板上转动连接有锻炼丝杠,底座上设有与锻炼丝杠相连接的电机;所述锻炼丝杠上螺接有动位板,动位板与底座滑动连接,动位板上转动连接有主动板,主动板远离动位板的一端转动连接有从动板,从动板远离主动板的一端与定位板转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使用锻炼装置对患者腿部进行锻炼,促进患者身体的血液循环,提高患者的恢复效果,降低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使用升降装置使患者能够坐起来,进行更换衣物,降低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使用指针和刻度线相配合使用,提高本实用新型操作的便利性,提高本实用新型锻炼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后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锻炼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锻炼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板,2、腿部顶板,3、身体顶板,4、支撑板,5、锻炼带,6、升降装置,7、滑槽,8、指针,9、刻度线,10、调节手柄,11、滑动轴,12、转动轴,13、调节丝杠,14、升降丝杠,15、支撑架,16、支撑杆,17、导轨,18、转动块,19、主动块,20、操作手柄,21、主动板,22、从动板,23、定位板,24、滑动杆,25、底座,26、电机,27、锻炼丝杠,28、动位板。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未经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75366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老年人腿部锻炼装置
- 下一篇:一种腿部助力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