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支撑结构及载货汽车有效
申请号: | 201821754665.1 | 申请日: | 2018-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8993786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18 |
发明(设计)人: | 刘艳;孙捷;陈志卷;雷敏;张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物资学院 |
主分类号: | B62D25/20 | 分类号: | B62D25/20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崔振 |
地址: | 10110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磁铁 滚动体 支撑结构 载货汽车 支撑 滚动面 凸出 磁铁吸引 物流运输 限制转动 移动阻力 地连接 可转动 载货面 厢体 卸货 断电 吸引 装载 通电 货物 配置 | ||
一种支撑结构及载货汽车,属于物流运输技术领域。支撑结构包括滚动体、支撑本体和电磁铁。滚动体能够被磁铁吸引。滚动体与支撑本体可转动地连接。滚动体的滚动面部分凸出支撑本体表面。电磁铁与支撑本体连接。滚动体能够因电磁铁吸引而被限制转动。电磁铁具有第一工作状态与第二工作状态,当电磁铁通电时,电磁铁处于第一工作状态,电磁铁吸引滚动体。当电磁铁断电时,电磁铁处于第二工作状态,滚动体能够自由转动。载货汽车包括至少一个上述支撑结构,至少一个支撑结构被配置成载货汽车的载货面,滚动体的滚动面被用于支撑货物。支撑结构安装有滚动体,移动阻力较小。载货汽车的厢体底安装有滚动体,方便装载和卸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物流运输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支撑结构及载货汽车。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物流运输成为生产生活中重要的一环。汽车运输是物流运输中重要的一种运输方式。当前市场上的货运车辆主要以厢式为主,厢体全部为钢架结构,可以用来运输远距离、质量大的货物。厢体底平面是钢板结构,可直接堆放货物或使用托盘存放。现阶段的载货汽车,由于其运输体量大,运输距离远等优势在物流企业内部或其他社会企业中对于长途运输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现有的载货汽车的装载与卸货需要人力帮助,在人力装载与卸货的时候,经常需要在厢体底平面上推动货物以达到省力的目的。然而这样的操作很有可能会损坏货物的包装。对于较重的货物来说,需要多人同时推动才能装载与卸货,较为耗费人力。
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在于:厢体底平面在装载与卸货的过程中移动阻力偏大,耗费人力;在运输过程中若货物移动,则容易造成货物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支撑结构,以便于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厢体底平面在装载与卸货的过程中移动阻力偏大,耗费人力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支撑结构安装有滚动体,移动阻力较小。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载货汽车。该载货汽车的厢体地板安装有滚动体,方便装载和卸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包括滚动体、支撑本体和电磁铁,所述滚动体能够被磁铁吸引;所述滚动体与所述支撑本体可转动地连接,所述滚动体的滚动面部分凸出所述支撑本体表面;所述电磁铁与所述支撑本体连接,所述滚动体能够因所述电磁铁吸引而被限制转动,所述电磁铁具有第一工作状态与第二工作状态,当所述电磁铁通电时,所述电磁铁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所述电磁铁吸引所述滚动体;当所述电磁铁断电时,所述电磁铁处于第二工作状态,所述滚动体能够自由转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支撑本体包括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的位置与所述滚动体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电磁铁连接于所述容纳腔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滚动体有多个,多个所述滚动体间隔分布于所述支撑本体的同一表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电磁铁设置有多个,一个所述电磁铁至少与一个所述滚动体的位置相对应,一个所述电磁铁至少能够固定一个所述滚动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支撑本体为板体,所述支撑本体开设有凹槽,所述滚动体为滚珠,所述滚珠与所述凹槽可转动地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滚动体至少一半体积在所述凹槽内。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载货汽车,所述载货汽车包括至少一个上述任一项所述支撑结构,至少一个所述支撑结构被配置成所述载货汽车的载货面,所述滚动体的滚动面被用于支撑货物。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载货汽车还包括传送带,所述传送带与所述支撑结构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所述支撑结构的所述一端靠近所述载货汽车的卸货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物资学院,未经北京物资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75466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汽车前排座椅后横梁结构
- 下一篇:电动充电口盖及其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