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软轴牵开器用球体活结以及软轴体有效
申请号: | 201821755628.2 | 申请日: | 2018-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915380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26 |
发明(设计)人: | 栾仁炳;徐泽璐;李鑫海;王正发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华手术器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7/02 | 分类号: | A61B17/02 |
代理公司: | 青岛发思特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7212 | 代理人: | 胡莹 |
地址: | 255086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活结 球体 软轴 软轴牵开器 本实用新型 开槽 外端 医疗器械领域 锁紧状态 外力作用 相邻球体 由外向内 直径增大 逐渐减小 外科手术 不均匀 内孔道 形变 球头 通孔 轴向 柔和 装配 贯穿 加工 应用 | ||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软轴牵开器用球体活结以及具有该球体活结的软轴体。软轴牵开器用球体活结包括本体,本体内部具有沿轴向将其贯穿的通孔,本体的一端为球头,另一端为圆柱体;由外向内,圆柱体中内孔道的直径逐渐减小;圆柱体的外端面上开有槽;软轴牵开器处于锁紧状态时,圆柱体开槽处所对应的圆周直径增大。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球体活结的圆柱体一端进行开槽处理,使得圆柱体外端在外力作用下会发生一定的形变,即有效提高球体活结的韧性,使软轴牵开器的柔和性得到大幅提高,克服了因球体活结加工精度不高造成的相邻球体活结装配时接触不均匀的难题,使软轴牵开器能够更加广泛的应用于外科手术中。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软轴牵开器用球体活结以及软轴体,属于医疗器械领域。
背景技术
球体活结是软轴牵开器的重要组成零件,软轴牵开器是神经外科手术中必不可少的重要使用工具。在颅脑手术中,医生根据手术需求,需要通过软轴牵开器进行夹持脑压板的操作,在使用过程中,需要任意弯曲软轴牵开器来调整脑压板的位置,使脑压板牵开脑组织。这就要求软轴牵开器要有牢固性和柔和性。
目前使用的软轴牵开器,牢固性没有问题,且有一定的柔和性,但这种柔和性仍然不能满足颅脑手术的要求,因为软轴体在弯曲过程中,不顺畅、灵活,使得医生在使用过程中并不轻松、方便,无法获得良好的手感。
柔和性不足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
一、球体活结材料为不锈钢,球体活结与球体活结连接为刚性连接;
二、球体活结连接时,前一个球体活结的锥面与后一个球体活结的球头接触,该接触为线接触,如果加工精度不高,使球头不圆或锥面不圆,很容易造成两个球体活结之间接触不均匀,这也会降低软轴体的柔和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增加软轴牵开器的柔和性、使得软轴牵开器能够更加广泛的应用于外科手术中的球体活结;同时提供具有该球体活结的软轴体。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软轴牵开器用球体活结,包括本体,本体内部具有沿轴向将其贯穿的通孔,本体的一端为球头,另一端为圆柱体;由外向内,圆柱体中内孔道的直径逐渐减小;圆柱体的外端面上开有槽;软轴牵开器处于锁紧状态时,圆柱体开槽处所对应的圆周直径增大。
软轴牵开器中的球体活结在装配时采用首尾对接的方式,即后一个球体活结的球头要伸入前一个球体活结的圆柱体内孔道中,这样若球体活结的加工精度不高,会使得相邻球体活结在装配时接触不均匀,从而降低软轴牵开器的柔和性。而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球体活结的圆柱体外端面上进行开槽处理,使得圆柱体外端在外力作用下会发生一定的形变,并有效提高相邻球体活结之间的接触均匀度,最终使软轴牵开器具有足够的柔和性。
优选的,圆柱体端面上所开槽的槽底与两侧槽壁之间采用圆角过渡。通过该结构形式能够减小球体活结在受力时产生应力集中的几率,大大降低球体活结的开裂风险。
目前传统使用的软轴牵开器中,球体活结连接时的线接触位置距圆柱体端面大概0.94mm左右,通常所开槽的深度超过两相邻球体活结连接时的线接触位置(即大于0.94mm)即可,但开槽深度也不宜过大,若开槽深度过大会降低软轴牵开器在锁紧状态时的牢固性(即软轴牵开器在锁紧状态时容易发生弯曲),影响正常使用,因此本实用新型中圆柱体端面上所开槽的深度优选1.0-2.0mm,既保证了软轴牵开器在使用过程中的柔和性,又能确保软轴牵开器的正常使用。
同时,开槽宽度过大或者开槽数量过多,也会降低软轴牵开器在锁紧状态时的牢固性,因此本实用新型中采用如下优选方案:圆柱体端面上所开槽的宽度为0.8±0.2mm,所开槽的数量为4-7个(经试验,当开槽数量≤3时,其球体活结连接起来后组成的软轴牵开器的柔和性增加并不明显)。在实际应用时,圆柱体端面上所开槽最好呈均匀分布。为了加工方便,所开槽的数量最好为偶数,这样可实现槽的成对加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华手术器械有限公司,未经新华手术器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75562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