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挖掘机斗轴有效
申请号: | 201821759186.9 | 申请日: | 2018-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92783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20 |
发明(设计)人: | 陈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泉州市金典机械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C3/02 | 分类号: | F16C3/02;F16N1/00;F16J15/10;E02F3/3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2300 福建省泉州***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斗轴 螺栓固定 上端 固定端 卡座 密封圈 螺纹固定 挖掘机 安装端 铁垫片 注油孔 油塞 本实用新型 耐腐蚀性 润滑性能 电镀层 润滑油 加注 下端 油槽 磨损 粗糙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挖掘机斗轴,属于斗轴技术领域,其特征在于:包括斗轴本体,斗轴本体包括固定端、安装端和卡座,固定端位于安装端的上端,卡座位于安装端的下端,固定端包括螺纹固定端和螺栓固定端,螺纹固定端位于螺栓固定端的上端,螺栓固定端上设置有铁垫片和密封圈,铁垫片位于密封圈的上端,安装端内设置有油槽,安装端的外表面设置有电镀层,卡座上设置有注油孔和油塞板,注油孔与油塞板之间设置有O型密封圈。提高其耐腐蚀性,而且可以有效防止粗糙磨损,提高润滑性能,使润滑油的加注更加方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斗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挖掘机斗轴。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吹填造地工程迅猛发展,由于中国挖掘机起步较晚,虽然在整体工艺上已经日臻完善,但是在细节的地方、具体的零部件上仍有许多方面需要加强和改进。挖掘机工作装置的作业工况为低速重载,对其连接部位斗轴与斗轴套的工作性能要求很高。挖掘机斗轴是全车轴磨损最大的,据相关调查数据表明挖掘机斗轴的平均使用寿命只有不到一千个小时。其中挖掘机斗轴折损率高就是一个困扰着挖掘机制造商和挖掘机使用者长久的问题。造成挖掘机斗轴容易折损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第一,由于挖掘机的工作环境恶劣,大部分时间在排泥场内湿地环境下作业,铲斗经常接触含盐水量较大的沙土或者直接浸泡于泥浆中,受盐水腐蚀,其自身的强度会一定程度的受损,斗轴在后续作业的过程中极易被破坏,泥浆混合物也会渗透到斗轴系统中,对斗轴系统造成机械磨损。第二,挖掘机斗轴每天都需要加黄油以保持润滑,但在实际日常维护中,由于输油的困难和大量润滑油的浪费,很少有人会每天都给挖掘机斗轴加润滑油,因此解决斗轴的润滑的问题迫在眉睫。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解决耐腐蚀、密封性强,易润滑,损坏率低的挖掘机斗轴,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挖掘机斗轴,其特征在于:包括斗轴本体,所述斗轴本体包括固定端、安装端和卡座,所述固定端位于所述安装端的上端,所述卡座位于所述安装端的下端,所述固定端包括螺纹固定端和螺栓固定端,所述螺纹固定端位于所述螺栓固定端的上端,所述螺栓固定端上设置有铁垫片和密封圈,所述铁垫片位于所述密封圈的上端,所述安装端内设置有油槽,所述安装端的外表面设置有电镀层,所述卡座上设置有注油孔和油塞板,所述注油孔与油塞板之间设置有O型密封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挖掘机在恶劣环境中作业时,铲斗经常接触含盐水量较大的沙土,或者直接浸泡于泥浆中,受盐水腐蚀,导致斗轴本体的强度受到一定程度的磨损,斗轴本体在后续作业中就极易被破坏,各种细小颗粒杂质也会进入到斗轴系统中,对斗轴系统造成损坏。通过在安装端的外表面设置电镀层,不仅可以提高其耐腐蚀性,而且可以有效防止粗糙磨损,提高润滑性能。油槽的设计,可以使安装端内的润滑油分布均匀,同时也避免了每天过于频繁的加润滑油,只要加一次,可以连续几天都不用再加润滑油。注油孔的设计也使加润滑油的方式不同于以往,以往只是在斗轴本体的表面涂上润滑油,既不方便又造成了大量的浪费,通过注油孔可以快速方便的加润滑油,又避免了润滑油的浪费。
作为优选:所述油槽与所述电镀层之间设置有连通的通路,所述油槽内的润滑油可以流通到所述电镀层的表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油槽的润滑油可以流通到电镀层的表面,在电镀层的外侧壁上形成一层润滑油膜,润滑油膜接近流体润滑状态,这样就可提高斗轴的使用寿命。
作为优选:所述螺纹固定端的直径小于所述螺栓固定端的直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螺纹固定端的直径小于螺栓固定端的直径,因此会在螺纹固定端与螺栓固定端连接处形成一个环形凸台,有利于固定端更快速精准地定位。同时,采用螺纹螺栓双固定,能使固定端更牢靠,提升斗轴本体的稳固性。
作为优选:所述铁垫片和所述密封圈的外径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泉州市金典机械发展有限公司,未经泉州市金典机械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75918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