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隧道洞外应急联络通道有效
申请号: | 201821763217.8 | 申请日: | 2018-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89001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24 |
发明(设计)人: | 赵文彦;刘建海;梅拥军;任慧;张羽;全炳欣;刘军军;马涛;王慧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 |
主分类号: | E21F11/00 | 分类号: | E21F11/00 |
代理公司: | 太原新航路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4112 | 代理人: | 王云峰 |
地址: | 030012 ***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行车道 道口 匝道 联络通道 隧道洞 隧道 本实用新型 应急 隧道工程 救援车辆 事故救援 有效解决 中心凹陷 专用通道 衔接 左端 连通 | ||
本实用新型涉及隧道工程,具体是一种隧道洞外应急联络通道。本实用新型有效解决了连续隧道之间缺乏救援车辆的专用通道的问题。一种隧道洞外应急联络通道,包括位于左侧两个连续隧道之间的第一单向行车道和位于右侧两个连续隧道之间的第二单向行车道,所述第一单向行车道与第二单向行车道之间连通有横向匝道;所述横向匝道的前、后两端呈向中心凹陷的弧形,横向匝道的左端设有A匝道口、B匝道口,两者均与第一单向行车道衔接,且A匝道口位于B匝道口的前方,横向匝道的右端设有C匝道口、D匝道口,两者均与第二单向行车道衔接,且C匝道口位于D匝道口的前方。特别适用于连续隧道的事故救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隧道工程,具体是一种隧道洞外应急联络通道。
背景技术
由于隧道是一个相对封闭、空间狭小的管状环境,当隧道洞内发生火灾、交通事故时,洞外救援车辆因缺乏专用通道而很难第一时间赶到事故地点。特别是山岭地区的连续单向隧道,当事故发生于上行方向的隧道时,由于事故多引起严重的交通阻塞,而通畅的下行车道又无法从洞外进入上行隧道内,不利于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因此,为了解决连续隧道之间缺乏救援车辆的专用通道的问题,设计一种结构合理的、能够连通联络通道是十分必要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连续隧道之间缺乏救援车辆的专用通道的问题,提供了一种隧道洞外应急联络通道。
本实用新型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隧道洞外应急联络通道,包括位于左侧两个连续隧道之间的第一单向行车道和位于右侧两个连续隧道之间的第二单向行车道,所述第一单向行车道与第二单向行车道之间连通有横向匝道;所述横向匝道的前、后两端呈向中心凹陷的弧形,横向匝道的左端设有A匝道口、B匝道口,两者均与第一单向行车道衔接,且A匝道口位于B匝道口的前方,横向匝道的右端设有C匝道口、D匝道口,两者均与第二单向行车道衔接,且C匝道口位于D匝道口的前方。
工作原理:当隧道无事故发生时,横向匝道保持关闭以保证车辆正常行驶,当隧道发生事故时,横向匝道开启。
第一车行道的行车方向为从左侧第一隧道驶入左侧第二隧道,第二车行道的行车方向为从右侧第二隧道驶入右侧第一隧道。
救援车辆行驶于第一单向行车道时,通过A匝道口驶入横向匝道,从C匝道口驶出横向匝道即可进入右侧第一隧道,从D匝道口驶出横向匝道即可进入右侧第二隧道;当救援车辆无法驶入右侧第一隧道、右侧第二隧道时,横向匝道可作为事故车辆转移场所及救援车辆临时停靠场所。
救援车辆行驶于第二单向行车道时,通过D匝道口驶入横向匝道,从A匝道口驶出横向匝道即可进入左侧第一隧道,从B匝道口驶出横向匝道即可进入左侧第二隧道;当救援车辆无法驶入左侧第一隧道、左侧第二隧道时,横向匝道可作为事故车辆转移场所及救援车辆临时停靠场所。
横向匝道的前后两端采用弧形结构,利于行驶车辆的转弯。
所述横向匝道的前后两端均围有弧形护栏,可诱导救援车辆行驶,保证救援车辆行驶安全。A匝道口与B匝道口之间、C匝道口与D匝道口之间均设置有纵向护栏,利于横向匝道的封闭以及正常车辆的安全。
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有效解决了连续隧道之间缺乏救援车辆的专用通道的问题,有助于救援车辆尽快到达事故地点,同时为事故车辆、救援车辆提供了临时停靠点,有助于人员、车辆的安全转移,利于事故的救援工作,降低了灾害带来的损失,特别适用于连续隧道的事故救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单向行车道,2-第二单向行车道,3-横向匝道,3a-A匝道口,3b-B匝道口,3c-C匝道口,3d-D匝道口,4a-弧形护栏,4b-纵向护栏,L1-左侧第一隧道,L2-左侧第二隧道,R1-右侧第一隧道,R2-右侧第二隧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未经山西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76321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易于组装的矿下用救生防护舱
- 下一篇:一种便于清理的矿井井下水仓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