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筛状微骨折成形器械有效
申请号: | 201821765609.8 | 申请日: | 2018-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947476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11 |
发明(设计)人: | 黄长智;黄少信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德市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56 | 分类号: | A61B17/56 |
代理公司: | 长沙星耀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05 | 代理人: | 舒欣 |
地址: | 3521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尖锥 本实用新型 骨折 一端连接 中心点 中心尖 成形 内环 筛状 器械 等边八角形 等边六角形 滑动连接 假体固定 骨水泥 渗入 穿过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筛状微骨折成形器械,包括重力坨,重力坨内部设有体部,体部穿过重力坨内部并与重力坨滑动连接,体部一端连接尾部,体部另一端连接头部,头部上设有若干尖锥,头部上均匀分布十五个尖锥,尖锥底部直径为两毫米,尖锥高五毫米,头部上的内环尖锥与中心尖锥的中心点距离为六毫米,内环尖锥之间构成一个等边六角形,外环尖锥与中心尖锥的中心点距离为十二毫米,外环尖锥之间构成一个等边八角形,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使用方便,功能实用,提高TKR手术中微骨折化效率,减少手术时间,同时由于微骨折分布均匀,有利于骨水泥渗入,从而提高假体固定的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筛状微骨折成形器械,特别涉及一种筛状微骨折成形器械,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对于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R)中较大面积硬化带骨质的微骨折化处理,目前利用电钻或克氏针进行钻孔,费时而且微骨折分布及钻孔深度均缺乏均匀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筛状微骨折成形器械。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一种筛状微骨折成形器械,包括重力坨,所述重力坨内部设有体部,所述体部穿过重力坨内部并与重力坨滑动连接,所述体部一端连接尾部,所述体部另一端连接头部,所述头部上设有若干尖锥,所述头部上均匀分布十五个尖锥,所述尖锥底部直径为两毫米,所述尖锥高五毫米,所述尖锥头部钝形,所述头部上的内环尖锥与中心尖锥的中心点距离为六毫米,内环所述尖锥之间构成一个等边六角形,外环所述尖锥与中心尖锥的中心点距离为十二毫米,外环所述尖锥之间构成一个等边八角形。
作为优选,所述尖锥为圆锥状钢制结构。
作为优选,所述头部为柱状钢制结构,所述头部的直径为三十毫米。
作为优选,所述重力坨两端设有两个弧形槽。
作为优选,所述重力坨与体部滑动连接,所述体部、头部以及尾部之间均为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完成股骨端和胫骨平台截骨之后,若发现在胫骨平台内外侧或股骨内外髁仍旧有较大面积的骨质硬化带存在时,可以使用此装置进行微骨折化处理,在微骨折过程中需要注意评估硬化带面积,若面积超过头部面积,此时可以从硬化带中心向周围方向依次微骨折成形;若面积小于头部面积时,则将硬化带置于头部中心一次成形即可,在以上微骨折成形过程中需要注意胫骨平台或股骨端边缘硬化带的处理,避免造成骨皮质的骨折,从而影响假体的稳定性,利用重力坨微骨折成形后打拔时,要将重力坨垂直向上滑动击打尾部拔出远端尖锥,不要倾斜或用暴力直接拔出,避免对平台松质骨造成破坏,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使用方便,功能实用,提高TKR手术中微骨折化效率,减少手术时间,同时由于微骨折分布均匀,有利于骨水泥渗入,从而提高假体固定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尖锥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体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重力坨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尖锥分布图。
图中:1、重力坨;2、体部;3、头部;4、尖锥;5、尾部。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德市医院,未经宁德市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76560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取精器的搓动机构
- 下一篇:一种三维固定模块式外固定支架